010-52866338  1641925563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首页 >> 行业纵观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方案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案例 安全文化培训 安全文化专家 安全杂谈

寇宗基:安全理念社会化

作者:寇宗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9

  为什么要从事安全发展理念社会化的研究工作,起自1989年以来经常思考和求索的课题,源于矿工工作的艰险与伟大的感召和社会对安全的期盼,也是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一

  回到56年前,那是1954年4月带学生在西山矿务局白家庄、小南坑和松树坑煤矿;1957年6月在阳泉矿务局一矿、二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实习。到了矿上,首先为学生的安全,要签订师徒合同,受到矿工的呵护。

  1970年2月太原煤炭学校搬迁到霍州矿务局后撤销,我被下放到井下劳动,先后在永红矿和辛置矿当采煤工和维修工,亲临其境,从此深知矿工在井下作业,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在为人类创造光和热、美和乐的同时却承受着来自瓦斯和煤尘超标引起的爆炸,或发生透水,工作面被地下大水吞没,遭受灭顶之灾;或生产工作面顶板塌落,被煤尘、炭石埋住,生命受到威胁……。而这些虽有防范,但井下矿工毕竟和自然打交道,其复杂性,虽有规律可循,但在采煤方法落后的那个时代,对未知的变数,难以完全掌控,这是客观存在。若一人稍有疏忽或处置不当发生事故,就会波及多人的生命安全。因为上述事故的发生起于瞬间,如迅雷不及掩耳,其破坏力极大,非常无情。那时,仅永红矿一次瓦斯爆炸,瞬间就夺去了30余位矿工的生命,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悲痛的记忆。

  潞安矿务局(现改为山西潞安集团)在创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区的历程中把安全生产摆在工作日程的首位,智开先河。1985年8月28日是非常有价值的一天,一个庄严的时刻,时任该局局长的尚海涛志在必得地宣布:

  向死亡事故为零的目标奋进!

  保护矿工的生命,大任在肩,非常神圣!

  它气势磅礴,像诗一样优美。

  目标所指,不是空穴来风,而事出有因:

  (一)“百万吨死亡率”是煤矿专用术语和考核标准。为了解决全国百万吨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态势,而发出的誓言。

  (二)当时世界发达的国家中百万吨死亡率最低的美国是0.16,英国是0.2,而要创世界一流水平,必须达到零目标,别无选择。

  从此,他们成功地不断逼近和实现零目标。从1985年到2009年,在25年里,生产产量数倍增加,而死亡率却不断下降,总算下来只有0.082,有16年实现了零目标。在一增一减中呈现了与时俱进的安全风范。所属王庄、石圪节、五阳和常村等现代化煤矿也都不断创零目标的佳绩,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其中从现代化提升到数字化矿井的漳村煤矿,在25年里,有22年实现了零目标,在安全、效率和效益方面多次在全国夺魁。

  因此,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山西潞安集团特颁了全国“安全杯”竞赛九年连胜杯和“五一”劳动奖状,获此殊荣的企业,全国共有七家,全煤系统和全省仅潞安集团一家。

  在这里谈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是为了证明:矿难完全可以减少,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在社会上由于自然和人为所带来的灾难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这种转变完全可以跨越和升华。

  二

  多年来,我很关注矿难和其它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解决。而从中不断发现,有不少基层领导在分析和处理事故时,很少从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层面上找原因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但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而不能只治标不治本。

  建国初期,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首次确定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安全第一”。20世纪70年代初,党和国家在经济生产战略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此举,是千百年,特别是50余年安全生产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放之四海的真理,是执政为民,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国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长期实践证明,践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其中“安全第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石,既是定位,又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标的思想和政策保障;“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坚持防患未然在先在前居上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综合治理”是增强齐抓共治共管能力的重大举措。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落实,本课题对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做了具体而较通俗的解读,力争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于在这方面可供参考的资料太少,多年来,每到一地都要走进新华书店去寻找,以期解决燃眉当务之急,而结果总是空手而归。所好的是,凭着长期在煤矿工作和进行调研的积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吧!

  [NextPage]

  

  安全,毫无疑问是关乎民生、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社会的头等大事。

  对安全如何定位、认识、对待和解决?回顾它的历史发展轨迹,从中不难发现它的主流是一个不断引申、拓展和升华的过程。而长期存在轻视安全的现象,是难以解决,而非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影响安全发展的关键点。

  党和国家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方针的定位是正确的。因为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是为了保护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使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原则。此举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治理,揭示了“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统一的内在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法律意识,坚守道德底线,加强管理和监管力度等,以期在防患于未然的基础上,确保安全生产的发展。否则,若丢失了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结果两者皆失。

  离开生产的发展,单单为了安全而安全,失去了生产的目标,那样的安全是毫无意义的。很多的生产经营者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坚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才取得安全与生产的双丰收。

  而有的人则不然,与之相悖,认为安全是软指标,产量才是硬指标,因此轻安全。即使发生多人死亡事故,也不以为然,认为不可避免,推之客观,仍坚持错误的定位和认识。

  有些企业尽管提出了安全是矿工的最大的福利,重点从经济层面给予保障,但是仍不能摆脱“重产量,轻安全”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安全态势仍令人放心不下。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由于有些人受到利益的驱动,不择手段,不惜以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以不惜破坏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追求非法利益最大化。表现在安全生产上,“重效益、轻安全”现象的滋生,波及到各行各业,致使安全事故频发,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从“轻安全,重产量”到“轻安全、重效益”,形成“双轻”,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从中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追问到造成的原因和造成后果的性质,已不单单是生产问题,而且涉及到了法律问题,道德问题,直接影响到重大的民生问题和国家利益,严重制约了科学发展。

  因此,党和国家针对上述情况适时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政策,而且又确立了安全发展重要理念,并提高到总体战略的高度,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供了保障力量。在践行的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有效的举措,加大了政治和监管的力度,企业认真落实,遏制了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四

  尽管几年来,安全形势明显改观,但有时事故高发的状态依然存在。从发生多起事故的原因中看到,其中由于“双重”推波助流,使得“双轻”现象有增无减,无不打上了安全理念淡薄的烙印。

  如何解决,只有顺势而谋,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树立安全理念强其根,起主导作用的理念,既为之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也为了长治久安。

  理念,韩延明教授认为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安全理念,既包括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等,又涵盖了思维产品的表现物,如安全原则、安全规范、安全目标等,使安全理念这一抽象概念具有了直观的形象性。

  安全理念的确立,对培养和形成社会群体共同的安全价值目标起着内在的推动作用。因为安全价值取向一旦化为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和信仰,就能从更高的境界去认识自己的职责、使命和目标。事实上,只有树立“只要人人重视安全,安全就会护佑人人”的价值观念,才能从人们的思想深处和理念根处改变不重视安全的状况。

  树立安全理念,不只是哪个人,或哪个行业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就是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为之社会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因为:(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往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现象;(二)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对话,进行生产活动,就面临着安全问题,需要安全的保障。这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三)创造践行安全理念的社会环境,营造彰显安全文明的社会氛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四)解决社会问题,用社会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思考、表述和实践,其用意在于强调它们所要达到的范围、深度和广度,显示其实践性,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以求使安全理念取得全社会的共识、认同,重在参与,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发挥群体的保障力量。

  社会化的途径:一是在理论上研究安全理念,二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广泛宣传安全理念。为了做到理论化与艺术化有机结合,理论要研究安全理念的实践,并指导它的艺术化;艺术要反映安全理念的实践,并宣传它的理论。

  五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安全,把安全定位为第一,言明人的生命至高无上。

  视安全为生命的理念命题,把安全与生命相提并论,两个第一融为一体,共存共荣,不是简单的等同,而是:

  (一)表现了以人为本,生命是根的本质内涵,彰显了安全理念的以尊重人民生命为首的主旨的安全观。

  (二)体现着保护人的生命,使之安身立命,创造社会价值的责任意识和承载神圣使命的群体价值观。

  (三)揭示了安全和生命的本来面目都是美学现象。因为万物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创造了世界上最美的乐章,无可替代。

  而安全美,既是为创造生命的美搭建了平台,也见证了呵护生命创造美和传颂美的历史过程和具有普世价值的魅力。

  (四)充分反映了对安全理念既不寻常,又非凡而鲜活的切身感悟和体验。

  视安全为生命,不仅是一个阐释生命安全的命题,是一个人文理念和文化定力的命题,也是一个哲学的命题。因为此论断展现了安全理念的实践者坚定而执着的性格美和心灵美,呈现了安全理念本身所应有的至上至美的最佳精神境界和无限的生命力。

  随着思路的延伸,感悟为之奔放,难以放笔,挥之不去的对生命安全的令人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而动。

  敬畏,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仰,为了其安全,对大自然发展规律的求索、顺应、遵守与呵护。

  敬畏,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对待大自然的必然选择,都是一种应有的责任意识,都是一种冷静的自信,抛开漠视生命安全的从容的快感,用生命智慧铸造内化为永远追求安全伟立的丰碑。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Copyright 2010 aq06.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