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全抢救知识
1、人工呼吸抢救伤员
施行人工呼吸前,首先将患者抬到新鲜风流较温暖的地方,使其躺在担架上或衣服上,迅速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靴;取出口中、鼻孔中之堵塞物,并用棉被或毯子将身体盖好,以免受凉;检查有无内外伤,以便决定采用何种人工呼吸法。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三种:口对口呼吸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
2、意外伤害的处理办法
烫伤的处理方法:被烫伤以后,要尽快脱离热源,然后用凉水冲患处,一般要20分钟左右,或是直到疼痛感明显降低才行。然后包扎,并送往医院。千万不要随意上药。烫伤面积如果过大,要采取口服温水或静滴盐水的方法进行补水,以防脱水后静脉不显难以注射用药。
溺水的处理方法:溺水分为淡水溺水和海水溺水两种。淡水溺水时,如果溺水者呼吸已停止,可不考虑空水,先进行心肺复苏,即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按压。如果是海水溺水,一定要先考虑空水,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中毒:口服中毒,要喝凉水,并用手指挖舌根,马上催吐。如口服强酸强碱,则应喝鸡蛋清或牛奶。如果是毒气引起的中毒,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通畅的地方,并尽快到医院救治。
锐器刺伤或摔伤:如果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静脉出血,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纱布垫压迫局部,然后回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动脉出血非常危险,应马上用止血带和替代物把伤处绑扎,并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最好不要在伤口上涂抹药物,尤其是带颜色的药水,如红药水、碘酒等;绑扎后要根据具体部位每隔10-20分钟松绑一次,时间太长可能引起败血症。如刀扎进身体或尖锐物刺扎入眼睛,当时不要擅自拔除,也不要上任何药物,应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3、烧伤的处理
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迅速卧倒后,慢慢地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员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面部烧伤后吸入性损伤。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如毯子、雨衣、大衣、棉被等,最好是阻燃材料,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之与空气隔绝。
4、火灾逃生
逃生预演,临危不乱。熟悉环境,暗记出口。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扑灭小火,惠及他人。保持镇静,明辨方向。不入险地,不贪财物。简易防护,匍匐撤离。善用通道,莫入电梯。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避难场所,固守救援。缓晃轻抛,寻求援助。火已及身,且勿惊跑。跳楼有术,明智求生。
5、高温环境防中暑
防止烈日下曝晒,作业环境要保持通风,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过度疲劳,穿白色或浅色衣服。在工作时,戴上安全帽。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清淡,不宜多食浓煎味厚或过分油腻的食品。居室要清凉通风,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劳动。另外,还要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在劳动时可随身携带一些仁丹、清凉油等常用防暑药品。仁丹可每隔3-4个小时服4-8粒;清凉油可每隔1-2小时在额部或太阳穴处涂擦一次。如有头晕、头痛、恶心、胃肠不适等症状,可服十滴水半瓶到一瓶。在平时还可多饮用清热解毒的清凉饮料,如绿豆汤等,还可以吃些西瓜,一方面补充体液,一方面清热解暑。
第八章 安全文化环境
中铁隧道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有力保证,作为公司各级组织的重要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针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讨新方法,提出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一、探索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一是总结企业安全工作经验,概括、提炼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要素,汇编《安全文化手册》印发到基层单位和项目。二是结合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建立安全教育展览室,作为员工安全教育基地。三是实施安全教育"十法"。即:阵地宣传法、安全宣誓法、案例警示法、党员安全包保法、安全文艺宣传法、安全会议法、安全环境教育法、洞口送温暖法、"三违"帮教法、主题教育法,使基层单位在做好日常安全教育有了更明确、更直接、更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
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载体
员工生命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一是充分利用报纸、局域网、板报、橱窗等传播媒介,强化安全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二是利用每年六月份"安全活动月",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警示活动,在每年9-12月施工高潮期间,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开展广泛的安全文化宣传。三是确立企业安全誓言,开展每日、每班和重大活动的安全宣誓活动,把"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遵章守纪、保证安全"的誓言融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里,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上。
三、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一是开展以"一学、二讲、三查、四送"为主题的安全系列活动,即"学安全生产法,讲规程、讲法规,查思想、查隐患、查三违,送温暖、送安全知识、送幸福、送嘱咐",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二是对新招收的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安排新员工在现场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组织新员工进行安全宣誓;开设安全电教平台,利用有线电视、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系列片和安全警示语等。三是组织员工家属深入现场,将安全嘱托送到员工面前,员工家属在现场看到亲人的工作环境后,妻子给丈夫、儿女给父亲写信,嘱咐亲人注意安全。
四、营造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在各项目掀起"在我身边无违章,我为企业作贡献"安全文化"八个一"主题活动。一是在各项目进行一次征集项目安全理念活动;二是开辟一期"中隧人·安全文化"黑板报专栏;三是工会组织一次生产一线员工家属"安全生产与家庭幸福"联谊会;四是共青团开展一次团员、青年身边无违章活动;五是录制一盘安全文化教育警示片;六是参加一次全国 "安全生产月"活动;七是开辟一个现场安全论坛;八是开展有奖征集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安全,共同营造项目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五、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素质
对员工定期进行施工培训,强化员工技术素质;制订员工安全教育学习计划,分期分批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安排基层单位骨干,到企业内和企业外各单位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健全各项学习考核机制和建立各类学习场所,在企业上下形成"处处学习、终身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深入扎实、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建设,从安全心理上提高全员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安全能力,真正使员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让"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安全文化目标成为现实,使中铁隧道安全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九章 安全人文提示
人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多年来,中铁隧道从以人为本的基础出发,实施无微不至的亲情管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用真情去打动员工,用温情去感化员工,用友情去帮助员工,真正使员工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公司负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了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在施工一线,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是员工安心工作的前提。企业从员工切身利益出发,不断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员工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生产。在员工生活区全部集中供电、供水,有条件的为员工宿舍安装空调、有线电视线路;改造员工食堂,改善伙食,让员工吃到热菜、热饭;搞好生活区环境绿化,种树养花,建立花园式的生活区;增加员工文化设施投入,建设台球室、乒乓球室等多功能的员工文化活动中心,生活区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解决后顾之忧,消除安全隐患。由于企业内大部分员工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家庭、照顾父母和孩子。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中铁隧道组织工会、共青团组织,开展"帮贫济困"活动,体现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关心外协队伍,强化安全教育。每年有数万名协作单位施工人员在我单位工作,我们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员工一样,对他们坚持做到"八个一样",即坚持政治权利上一样、思想教育上一样、管理要求上一样、技能培训上一样、权益维护上一样、经济利益上一样、生活环境上一样、文化娱乐上一样,由维护劳务工权益向培育"新隧人"转变。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协作单位施工人员同样参加。每年都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外来人员进行表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安排,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及时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成为我们所倡导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安全宣传,营造安全氛围。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中,以悬挂大型安全横幅标语,利用工地宣传栏、工地板报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对各项目部安全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报道,对安全工作突出的班组和个人通报表彰。以安全生产展览、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生产知识有奖问答、安全稿件征集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企业安全观,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多年来,中铁隧道以员工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生活、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和谐、健康的生产环境,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
<< 上一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