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6338  1641925563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首页 >> 行业纵观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方案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案例 安全文化培训 安全文化专家 安全杂谈

安全文化建设要避免“突击”安全文化宣教活动

作者:自由空间    文章来源:安全文化建设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30

  安全文化活动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应与生产单位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产生矛盾或对正常管理增添负担。

  开展活动可以称之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安全管理方式,每年固定的有“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恶劣了,发生大事故了可以开展临时性的行业整顿、排查活动,觉得形式单一了,就开展隐患排查年、督查年等等,形式确实创新了,效果却并不象活动后取得的诸多经验所说的硕果累累,天下平安。突击式的活动,在营造社会安全文化氛围方面的效果也并不理想。为什么?

  其一,是因为安全管理的必须以增强技能、排除隐患为落脚点,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操作角度,方法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简单的方法怎样持之以恒地得以坚持。而活动更注重的是形式上怎样造势,扩大影响。这本身与安全管理是不矛盾的,但由于活动是从上往下走,在机关之间传递,只需要“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就可以了,离生产现场越近,其作用就越小。操作人员体会到的是活动的空泛,没有实效。

  其二,活动只求形式,不管效果,对安全生产管理造成负面影响。活动留给基层工作人员的印象就是,张挂横幅、张贴标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教育培训等。不开展活动一样得抓这些工作,以宣传为例,为什么一定要在活动期间加大媒体资源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呢?难道不能一以贯之地组织吗?以教育培训为例,年复一年,形式雷同、内容单一的培训有实效吗?从报刊杂志上剪裁一份答题卡一涂完事,既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还在基层形成了如同儿戏的影响。

  其三,活动期间安全管理的资源需重新分配,削弱了现场安全管理力量。很多安全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大抓、大搞安全文化活动期间往往发生事故。许多基层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安全管理存在宿命,在安全管理上投入的精力再大也难以保证不出事故。因此,要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安全管理,对安全文化活动期间事故率抬头的现象进行剖析、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与基层安全工作人员交流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可能是比较片面的答案,就是:活动要求查处隐患,就是各级管理人员走马灯似的到生产单位转。生产单位在应对、接待方面需要大量精力,降低了现场控制能力。活动要求出成果,就在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下,没有创新强求创新、没有经验附会经验,分散了安全管理人员的精力,削弱了现场管理力量。

  安全管理当然需要总结、改进,遗憾的是这种总结目前在许多企业中都不是一种正常的管理活动,而是一件案头作业项目。安全管理要求有群众基础,参与面应尽量广泛。这一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方法必须易于掌握。有人说:“技术越是科学,应用越是简单。”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在安全管理上也极具应用价值。我们应该致力于简化安全管理方法和程序,以容易掌握、便于推广、能见实效为目标,开展有效果的管理活动,形成持续、稳定、有效的机制,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Copyright 2010 aq06.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