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预防事故,抵御灾害,降低风险,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和实践过程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安全活动、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安全防护等。它包含心态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和物态安全文化四个层次。
2、 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安全文化既是管理文化也是生存文化,反映了企业员工对安全与健康的共同追求。其落脚点是保证安全生产,防止各类事故,尤其是杜绝人身伤亡、重大设备、电网事故,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安全文化就是要将实现企业生产价值与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实现人的价值,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行为准则。
3、 企业安全文化的目标: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应是构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和发展。特别是未来几年,要积极努力,开拓进取,初步建成安全文化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其最终目标是: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心态;规范的安全行为;特有的安全文化景观,包括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管理体系,科学长效的管理方法,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切实有效的安全设施等。
4、企业安全文化的两个结合与一个坚持: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与企业现实安全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不能脱离现实安全工作;建设企业安 全文化还要与推广、应用、开发现代安全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否则,电网、设备、环境系统安全本质化不可能实现。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参与、全方位的通力合作,要坚持党、政、工、团及技术、安全齐途并进,齐抓共管,形成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建设机制;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要坚持不懈,长期持久的努力;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宗旨。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设安全文化,旨在使系统内的每个成员,在正确的安全心态支配下,在安全化的设备、环境系统中,高度自觉地按照安全制度准则规范其行为,使其行为即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又能确保设备安全,确保各类生产作业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应着重从员工安全心态、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准则和设备、环境系统安全四方面进行。
1)全员心态安全文化教育
心态安全文化,指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取向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要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长期进行安全思想、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法制、安全价值等
教育,多角度对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渗透,从根本上提高对安全的认识,提高安全觉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同时,运用各种手段、形式对员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能知识等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只有上下一齐动手,运用各种手段,充分阐释安全文化,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安全文化,认真实践安全文化,使其渗透每个员工的心灵,化为员工的信念,才能共建企业安全文化。
2)制度安全文化培育
制度安全文化,指是与心态、物态、行为安全文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一是要建立强健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主要指建立起切实履行“企业负责”,各方面、各层次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行,队伍素质高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建立起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切实落实的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奖惩严明、上下结合、监督到位。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专业安全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其规范化,做到科学、适用并严格执行。三是清理、修订、不断完善原有的安全操作规程、标准和建立健全与企业在电网发展、技术改造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相匹配的各项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标准。四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和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活动为重点的班组安全建设。
3) 员工行为安全文化教育
行为安全文化,是指员工的安全行为、安全活动等。安全无时不与员工的行为息息相关,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一方 面要加强全员的“应知”“应会”培训。除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意识,必须加强安全知识和实际的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还必须进行反复的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和突发事故处理及反事故演练。另一方面,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在标准化操作上狠下功夫,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注重制约文化的建立,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以责论处,奖惩分明。加强反违章管理和教育,加大反违章力度,建立反向约制机制。
4) 物态安全文化教育
物态安全文化教育,是指企业为预防事故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使用的各种安全设备(设施)的安全化程度以及电网、环境系统安全本质化。电网、设备、环境系统安全本质化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必然要求。它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安全化程度。实施中,一是要彻底消除各种事故隐患,不留死角,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设备。二是要完善、充实安全风险监控、防护、预警措施。三是要不断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开发应用安全新产品、新设施,使设备、电网具有稳定可靠的安全品质特征,完善的自我保护功能。四是要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为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文明、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达到人、机、物、环境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本质安全化。
6、如何深入构建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一些的具有自已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特点,这些行之有效、持之以恒贯彻执行的实践经验和方法,正在丰富和形成我厂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加以深化并发扬广大。
1)持续深入运用安全生产综合预控法
从人员、设备、管理三要素着手,综合运用以状态评估技术为中心环节的设备安全预控、以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和标准化作业为主要手段的人为失误事故预控、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预控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预控保证体制等方法,提升三要素的质量和品位,并通过对三要素的动态整合,使之构成有机整体,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和在控。
2) 构建安全生产协调机制
统一协调、设备检修、技改项目和检修任务,避免在一段时间内把过多的工作集中安排在一起完成;加强生产计划的刚性管理,严格计划变更审批程序,杜绝随意性、临时性工作。加强生产全过程控制,重要的检修、技改项目必须有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施工方案,并经相关人员审核。制订事故预案,加强施工、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3) 切实加强调度运行管理
4)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制定全厂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安全保证体系的主体责任;建立三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督办机制,加强隐患全过程闭环管理。系统梳理各类安全隐患,制定落实治理方案和措施,做到责任人、技术措施、整改计划、现场处置方案的四个落实。
5)切实做好安全性评价常态管理
6)实行安全风险管控
安全风险管控就是引导职工对电力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环境、人员状况、设备实际等去分析、查找可能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因素,再依据规程制度,制订防范措施,以达到防止人为失误事故的发生。安全风险管控要组织开展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分析活动,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控制与现场标准化作业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7)持续推进标准化作业
8)构建反违章工作常态机制
9)形成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系统化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系统化建设,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认识、安全意识、安全常识。提高安全监察人员业务能力;认真开展各级人员的安全培训,树立安全风险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抓好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新员工的岗位培训、外委单位、外包工程人员的上岗培训、事故违章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规程制度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使员工自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7、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提倡什么?将通过潜移默化的的作用,使全体员工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企业所提倡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将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的目标上来。
2)凝聚功能: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使员工融合其中,当价值观被员工认同后,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3)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聪明才智,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积极的响应。
4)约束功能:企业安全文化对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这种约束是 一种软约束,有别于制度、规定的硬约束,这种约束更具有强大、深刻、持久的作用。
5)规范行为功能:通过上述四项基本功能的作用,最终将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来规范日常工作的安全行为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