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鲜花的悄悄绽放,一个生命的呱呱落地……神秘的生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奇迹。人类的生命具有永恒的价值,应该受到尊重。安全文化所强调的就是这个真谛,其目的在于通过人的自觉来铸就不朽的安全丰碑。
“以文化之”,将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改变由设备和厂房组成的企业的生硬的管理方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使员工的价值融会到企业的创造之中,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主人,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进步,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肯定。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乌江渡发电厂是文革时期我国在喀斯特岩溶地区修建的第一座高坝水电站,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设备老化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1980年到1998年间,乌江渡发电厂曾发生大小事故70多起,连续安全生产记录大多在200天左右徘徊,使企业的综合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近几年,乌江渡发电厂既要保证原三台老机组运行,又要完成扩机、改造增容等重大工程任务。在繁重的任务面前,乌电人以“爱厂敬业,追求卓越”的乌电精神为支撑,以全面开展安全性评价为牵引,全力打造“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检查落实,凡事考核奖惩”(以下简称“四个凡事”)的安全文化,持续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推行安全性评价,打造以“四个凡事”为主的安全管理文化
2002年,乌江渡发电厂开始实施安全性评价工作。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该厂总结出安全生产搞不好的症结所在,一是制度不健全,二是有制度不执行,三是奖罚不明。于是,他们对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及部门内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大到检修、技改项目的技术方案制订,小到设备缺陷的发现处理等均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生产各部门也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
在制度完善后,乌电人就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切实加强设备巡视,对设备出现的异常超前分析和预防,时时把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抓好设备检修、预试、运行维护,落实各项技术监督措施;强化缺陷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健康水平,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监督、有考核;及时分析运行设备存在的隐患、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使设备存在的缺陷得到及时发现和消除,牢牢掌握安全预控主动权。几年来,该厂未出现一项操作错误,两票合格率达100%,确保了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安全生产实现汛期机组非计划停运零次,机组等效可用系数100%,水能利用率达100%。2004年全年共完成发电量31.26亿kW/h,实现了建厂以来第一次没有发生溢洪弃水。
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但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评价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标准要不断修订,评价过程要不断推进,评价质量要不断提高。2004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推出新的水电厂安全性评价体系后,乌江渡发电厂重新编写了自评价操作计划书,将评价项目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发现问题并组织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客观深入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问题根源,保证整改按计划实施。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安全性评价,做到了“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细化,安全管理成果评价量化,安全工作环节程序化,安全考核经常化以及安全工作要求制度化”。
以安全性评价为依据,建立完善考核落实体系。实行部门内部考核考评与厂级考核相结合,鼓励部门内部充分行使安全生产管理职权,主动、大胆进行管理。通过建立经常化、持之以恒的检查督促机制,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乌江渡发电厂还充分运用保障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在一年一度的安全工作会上,对实现承包指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较大幅度的奖励,对在机组运行巡检中有突出贡献的项目组及个人,给予记功及物质奖励,以此激发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以人为本,把安全性评价工作融入安全文化,持续推动安全工作再上台阶
乌江渡发电厂在大力推行“四个凡事”安全管理理念的同时,长期以来还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全文化,始终坚持“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人员素质是保证”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性评价工作体系,持续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再上台阶。
根据从实践中取得实效的工作思路,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活动,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如开展生产系统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演讲比赛、联合防汛抢险演习、运行大型反事故演习、危险点分析竞赛、职工技能比武等一系列活动,使职工更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工作思路。
如今,安全观念转变了,职工更加懂得“严是爱,宽是害”的正确性,“质量不留缺陷,安全不留隐患,工作不留遗憾”的重要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普遍增强,通过加强巡视和分析力度等,多次发现设备重大缺陷,如#1机水导进水、空泠漏水;#4机上机架振动过大;016开关放电;#6机水车室进水等。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及时,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安全生产。
在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乌江渡发电厂强化组织保证,规范评价方式,明确评价目的,推进管理现代化,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在强化组织保证上,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各生产部门分解落实。
在规范评价方式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进行评价。先班组自查,部门复查,再厂级综合评价,申请上级验收。
在明确评价目的上,从防止电力生产特大、重大、恶性和频发事故出发,对设备系统、劳动安全、作业环境和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摸清安全基础底数。
在推进管理现代化上,将安全性评价与“三标一体化”贯标工作结合起来,把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作为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编制修改安全管理文件的重要依据,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
在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上,通过开展评价工作,逐渐把评价项目和查证方法作为部门、班组安全检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参考标准,纳入定期工作,经常对照检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可以说,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四个凡事”管理理念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提升。2004年在安全性评价中所发现的117项问题,每项都得到了落实和解决,真正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检查落实,凡事考核奖惩”。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安全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今后,乌江渡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还将以安全性评价工作为牵引,全面落实“四个凡事”的安全理念,向着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