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安全文化是海事人员在预防事故、处理事故、抵御灾害、创造安全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安全文化在海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安全管理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航运的保障”,也是做好海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广东海事局自组建五年来,不断加强海事安全文化建设,为广东海事的发展注人了生机和活力。现对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有关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 、以人为本,推进海事安全文化建设
海事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海事安全文化既是管理文化,也是生命文化。海事管理的中心工作是确保水上交通安全,确保船舶设施不受侵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此,广东海事局以科学的王里论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加大监管设施和装备的投人;不断提高海事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切切实实地推进了海事安全文化建设。
(一 ) 加强海事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在海事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广东海事做到了“三个突出”:一突出了海事基础设施的建设。广东局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形成管理手段配套、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资源保障体系。2001至2004年,共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7亿元,全局有8个码头已建成投产使用;现有两个VTS中心、4个AIS基站、4个差分卫星导航台、3个GDMSS接收站;各类船舶322艘,船舶靠泊点61个,新投人使用海事巡逻车88辆。特别是具有“海事航母”之称的“海巡31”和通讯指挥车“悍马”的投人使用,大大提升了水上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广东海事局设施设备的总量和技术含量走在了直属海事系统的前例。第二,突出了信息化建设。五年来,广东海事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重点完成了包括海事信息和航测信息在内的一系列的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了广东局与各分支局的广域网连接,22个直附属单位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二级网络覆盖了89个海事处、100多个办事处和签证点;推广应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IC卡电子签证和收费系统、珠江口干流海巡船、飞机实时动态视频传输系统等。第三,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监管设施方面,广东海事局建造和购置了“海巡31”和“lp马”指挥车一些先进的设备。“海巡31”是目前我国海事系统吨位最大、装备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海巡船,该船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内第一套凯文汉修斯雷达和国内第一个光电跟踪系统;该船拥有直升机升降平台和机库,并配有直升飞机,实现了我国海事系统的立体海空巡逻与搜救。在航测保障方面,目前,已经拥有单、双频DGPS,单、双波束测深仪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航测技术水平;航标管用推广应用了LEP航标光源、浮标同步闪技术,航标巡检管理系统、DGPS中央监控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走在了系统的前例。
(二 ) 加强海事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广东海事局在分析“十五”发展形势时,把“十五”定为制定规范期,强化了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首先,全面推行了安全目标管理。“十五”发展纲要明确了五年安全工二作的总目标,把事故发生率、死亡人数率作为依法行政、监督有效的考核内容。每年广东海事局与各分支局、分支局与各海事处都签定了包括安全目标在内的任务书,使安全管理1二作有目标、有责任、有任务、有要求,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人人抓、处处抓。其次,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五年来,广东海事局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了工作程序和流程图。规范了二工作要求和标准,规范了海事办事行为和准则,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再次,广东海事局还制定了各种工作指南、指引、知会和说明,如《广东海事局海事行政处罚与强制指南》等。对严格执法,把握法律法规的实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四,积极参与港口建设和口岸管理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港口二工程的环境评价,卫生和安全评价和初步设计审核等,为港航单位、设计部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贯彻了海事法律法规和规范,以优良的专业技能,赢得了港航单位的好评。
(三) 加 强 海 事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广东海事在口二作的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安全观念文化。为海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对安全的认识方面,树立了科学的大安全观,海事工作事关人民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海事安全皿巨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才能真正形成生产、生活、生存大安全观的氛围,杜绝灾难事故的发生,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在依法行政方面,树立了安全服务观,海事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确保水上交通安全,为港航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服务。几年来,广东海事局正确处理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寓服务在执法之中。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为港航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形成了具有广东海事特色的安全观念文化。在监管的策略上,坚持动态监管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突出动态监管;在发展观上,准确把握了广东水运事业以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为重点的发展态势,实施了科教兴局、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实现广东海事“由大变强”的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的投人,加快科技的应用,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辖区的监管水平;在安全教育方面,坚持大宣传的理念,正确处理宣传、教育和工作的关系,寓宣传教育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树立了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在安全行为上,坚持反对“三不现象”即不认真、不落实、不规范的行为。坚持“说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有记录”,坚持“细节决定成败”;在安全管理上,倡导“把信交给加西亚,把权力交给罗文”,鼓舞各分支局的自选动作;在监管手段上,创新监管思路,实现了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的立体巡航,并利用“海巡31”把巡航范围扩大到了专属经济区,实现了海事监管的跨跃发展,争当了行业的排头兵。
二 、总结经验,按安全科学理论的要求和安全规律办事
安全科学是研究安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事故、危害和安全保障。安全规律是安全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广东海事局以安全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安全规律办事,大大降低了船舶事故的发生,保持了辖区的安全形势稳定。
(一 ) 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安全观是安全科学的最高理论概括,是对安全问题的根本看法。安全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安全是有规律性的,该规律存在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安全规律是发展变化的,安全与隐患、事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符合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安全与隐患、事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安全规律是可知的,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可以认识安全规律,掌握安全规律,按安全规律办事。从安全价值观看,安全是无价的,安全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安全是生产力、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 ) 运用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首先,运用事故的预防预控理论,打击船舶超载,降低船舶事故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口巨作走在了全国海事的前例。船舶超载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多数事故的发生,都与船舶超载有关。虽然,在某一次航行中,船舶超载没有发生事故,但是,船舶超载次数多了,就会发生事故。这是海因里希法则的最好例证。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同一人在330次违害事件中,严重伤害、轻微侵害和没有侵害的件数之比是1.29300。这一法则给我们的启迪是:船舶屡次超载,屡次违章,必然会发生严重伤害事故。其次,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开展海事安全监管工作。海事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船员、船舶、通航环境和管理。只有系统地解决“四大要素”的间题,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广东海事局从整治“四大要素”人手,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综合解决辖区安全问题。开展船员的专项整治,理顺船员秩序,打击船员不适任行为;开展“三无”船舶和低质量船舶的整治,淘汰老旧船舶,整治“四危一客”重点船舶,确保船舶适航;开展通航环境的整治,充分利用VTS,打击违章航行、违章锚泊、违章作业行为,特别在珠江口水域,实施船舶定线制,大大改善了通航环境,的的确确地降低了海上事故的发生;加强对船舶公司的管理,实施对船舶公司安全体系的严格审核,发挥安全管理体系对促进公司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作用,淘汰管理差的公司。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消除事故隐患,促进船舶公司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
(三 ) 遵循了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首先遵循了海事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规律。广东海事局以安全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化对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预控理论和事故危害控制理论的研究,加强了对重点时期、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重点船舶的监管,制定和完善了各类事故、各级的应急预案;坚持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了科学的管理办法,推广了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走上了“科技强局”、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遵循了海事安全管理人性化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坚持安全生产必须适应人的特点的观点,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优良的条件、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次,遵循海事安全管理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海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必须有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必须服务好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海事安全监管的手段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海事安全监管的能力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海事安全监管的意识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增强;海事安全监管的思路要随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开拓。广东海事局以水上安全交通安全和口岸海事管理为中心,为广东省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制社会、和谐广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 、勇于探索,不断丰富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 ) 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必须传承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反映广大民众的呼声,满足广大民众的安全要求;能够引导广大民众形成正确安全观,提高广大民众的安全意识,为广大民众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必须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国际性的特点,适应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要求,敢为天下先、争当排头兵。
(二 ) 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必须弘扬郑和精神。教育人们具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慨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胸怀;鼓励人们敬业献身、忠心为国、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鞭策人们树立敢于胜利的信念和决心,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对事;激励人们牢固树立航海意识、海洋意识和海防意识,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三 ) 广 东 海 事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张德江书记和张春贤部长的批示精神为指导。把握住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定位,充分认识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握住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为水上交通安全和口岸海事管卫卫月及务;把握住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坚持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把握住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为广东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服务。不断丰富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做到“装备精良、队伍精干、业务精湛,运转高效,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为广东海事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广东海事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和认识了规律;广东海事安全文化的探索,为广东海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开辟了道路。让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广东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争当全国海事系统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