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1点30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因有关人员玩忽职守、粗暴违反工艺规程而发生核泄露事故,8吨多强辐射物质喷涌而出。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德国、瑞典等国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及居住其上的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污染。
至2006年的20年中,共计27万人因此致癌,9.3万人病危死亡,善后工作已花费150亿美元。事故使昔日繁华的普里皮亚季小镇至今已是死亡之称。至今,4号反应堆下的200吨核燃料的残留物急需加固,放射性辐射将持续10万年。新掩体还将耗资10-20亿美元,这起事故是二战以来最大的核灾难。
在事后调查中科学家发现,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的事故主因并不是缺乏防护措施或技术不成熟、机械故障等客观原因,这是一起典型的人因事故。核电,作为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技术领域,从1954年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前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其中核电安全方面的研究更是重点。至1986年,核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核安全配套设施的构建也趋于完善,按理说这样的核事故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人这个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被人从内部攻破,切尔诺贝利也是由工作人员自行切断了自动保护系统,实验时也是内部工作人员关掉的蒸汽分离器的安全联锁系统,一系列的人因错误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1987年,科学家在递交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调查报告的同时,也提出了核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概念指出,人才是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消除人因,即使技术再成熟,防护设施再先进,事故也依然会发生。核安全文化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源头与前身,它第一次将安全文化推上了安全建设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