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6338  1641925563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首页 >> 行业纵观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方案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案例 安全文化培训 安全文化专家 安全杂谈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及其业绩指标体系探讨

作者:苏志东 赵云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

  近期,煤矿接连发生多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连续发生,暴露出一些煤矿企业重生产、轻安全,超通风能力生产,安全投入不足,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相当严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这些系统中的人的因素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是煤矿企业内长期存在的不良安全文化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但也由于安全文化原则的实际应用和特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总结或广泛的传播,因此文献很少涉及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指标体系,本文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事项和具体业绩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1 煤矿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来,工业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安全管理者发现,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安全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甚至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安全文化。他们已认识到:安全文化是实现企业安全的基础,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的动力,规范安全行为的准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

  安全文化的定义是存在于单位与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组合,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组织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煤矿安全文化有两大组成部分:第一是煤矿内部的必要体制和管理部门的逐级责任制;第二是各级人员响应上述体制并从中受益所持的态度。因此,事情的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政策和管理方面的以及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和能力,两种因素的结合和参与是安全文化的关键因素。为此,煤矿安全文化对所有那些在安全中负有不同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如下要求:

  (1)对决策层的要求是公布安全政策,建立管理体制,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和自我完善;

  (2)对管理层的要求是明确责任分工,安全工作的安排和管理,人员资格审查和培训,奖励和惩罚以及监察、审查和对比;

  (3)个人的响应是善于思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和互相交流的工作习惯,这三者是个人卓有成效的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

  2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煤矿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改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根据人对安全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认识和接受水平,可以把煤矿安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只以规则和条例为基础的安全;

  第二阶段———良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一个目标;

  第三阶段———安全绩效总是持续改进的。

  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时间是不确定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管理层的认识、个人的工作环境及其为煤矿建设安全文化所作的承诺和努力。第一阶段是意识淡薄的被动阶段,是外部要求,仅把安全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认为安全的要求是多余的,是一种累赘,采用的是技术解决方法;第二阶段是开始觉悟时期,当局重视安全绩效,但行为问题被忽视,采用的是程序解决方法和再培训;第三阶段有明确的意识,安全和生产被看作是相互依赖的,把生产安全的要求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工作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它,采用的是文化和行为解决方法。各阶段中对安全事项上的行为和态度的认识水平以及典型表现特征见表1。

1 煤矿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总体特征

对安全事项上的行为和态度的认识水平

每个阶段安全文化的典型表现特征

第一阶段 意识淡薄,安全视为外部要求,是技术问题,不愿意考虑

不对问题加以预料,各部门交流、协作很差,只关注遵守规则,讲安全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事情

第二阶段初步意识,很少实施行动

当局重视安全绩效,行为问题被忽视,开始考虑安全绩效停滞不前的原因,愿意寻求其他组织的建议

第三阶段明确的意识付诸于行动

组织采用不断改进的方法,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认识到行为问题对安全的影响

  3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煤矿具有苦、脏、累、险,作业环境差,事故多发的个性特征。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等灾害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多少年来血的教训,使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法规得到了不断完善和规范,重大恶性事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少数领导干部和部分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淡薄、疏于管理、安全投入少、强行开采、盲目追求利益、违章作业,致使零星事故不断,重大恶性事故仍时有发生。如何在一个煤矿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必须有冷静的思考,必须系统地考虑与安全文化建设有关的因素。

  图1反映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如社会政治环境、民族文化、监管环境、业务环境等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如煤矿历史情况、员工群体特征等因素,还包括行业生产的特点,如作业特征等因素。只有充分地、系统地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应用和实践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以持续改进的方式有效地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最终达到安全文化的第三阶段,即安全绩效总是持续改进的。

  4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4. 1 高层领导对安全的承诺

  高层领导对安全和加强安全文化的承诺是取得优异安全业绩的起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煤矿要建立与员工共同的保持安全和寻找发展机会的观念,高层领导亲自完成这些目标,安全问题一直是他们会议中的重要议程,去现场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遇到困难时(如维修滞后),继续按程序进行而不会走捷径。

  4. 2 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编写程序时要有将来使用这些程序的员工参与或征询他们的意见,程序既要适合目的,又要简洁清楚,让执行者容易理解和实施,要让员工感觉到这些程序确实是必须的,理解不遵守这些程序的潜在后果;并且要监测程序的执行,执行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4. 3 鼓励员工做出保守的决策

  要有程序促进员工在对安全有疑问时做出保守决策,鼓励他们去征求专家的意见或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盲目操作;高层领导要明确支持在遇到安全问题时采取保守决策(如为了安全而停工)。

  4. 4 公正的事件报告制度

  建立一种公正的报告制度,在“ 不责备”事件和“该责备”事件( 例如恶意的行为,蓄意违章或者重大、重复的能力缺陷)之间有一个可理解和接受的平衡,鼓励员工报告所有的事件( 包括未遂事件),报告的未遂事件与造成后果的事件的比例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要依照优先次序的原则对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处理,且反馈给事件报告者和可能从中获取经验教训的人员。

  4. 5 挑战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要有辨识、报告、改进工作场所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的程序,让所有员工积极参与,辨识出来的问题要迅速处理,让员工能够看到由于他们的努力而带来的进步。

  4. 6 不断提高基准和寻找最好的习惯

  建立一种使员工和相关承包商都对提高安全业绩献计献策的机制,鼓励他们去亲自实施那些安全和有利的措施;给员工提供去其它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与同行分享经验,评估他们自己的工作习惯和业绩;交流学习的成果反馈进管理系统和安全培训。

  5 煤矿安全文化业绩指标体系建立

  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抽象的管理理念,“ 看不见”也“摸不着”,需要有一套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来监测和控制安全管理的过程、考核安全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安全管理过程的可知、可控和在控,保证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但安全文化涉及到各方各面的特性又使其很难存在一种通用的测量安全文化水平的标准。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从行为、态度、意识等领域对核电厂安全文化的测评提出了一套定性指标体系,通过访谈、问卷、观察、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资料,其具体指标过于专业化,不便直接应用于其他工业企业。在此套定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作者对煤矿安全文化定量化的测评制度作了探索,参考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 - 15 报告和国际原子能机构Safety report series- 11 的第7 节关于“ 找出安全文化方面的薄弱之处”的内容,结合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个性特征,提炼出了一套定量的煤矿安全文化业绩指标体系。见表2。

2 煤矿安全文化业绩指标设计

业绩领域

 

指 标

 

指标说明

 

煤矿工矿

安全相关系统可用率

设备维修申请完成率例

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通抽放、讯监测、综合防测、抽放、综合防系统

实际可用时间与要求可用时间的例

实际完成的与应完成的维修申请的行动的比例

 

监 管

纠正行动按期完成率

程序文件合格率

 

安全部门建议通过率

 

安全委员会成员到会率

QA 发现违反程序缺陷比例

 

安全整改次数

规定期限内实际完成的与应完成的纠正

QA 抽查的程序文件中符合质量要求程

序文件所占的比例

安全部门被采纳和执行的对安全问的

分析和建议的比例

召开安全委员会时委员的到会比例

QA 检查监督发现的缺陷中人员行为当

所占的比例

安全部门针对现场有职业安全风险状

态或行为所发出的整改通知单的数量

 

组织结构

重复检修次数

 

不明原因状态改变数量

 

未完成纠正行动的数量

 

在同一个设备或部件上6 个月内重发

生检修活动的数量

设备或部件的运行状态在没有被要的

情况下发生改变的次数

规定期限内没有按要求完成的纠正动的数量

 

员 工

加班时间比例

培训时间比例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

承包商比例承 数量的比例

员工加班时间与工作时间比例

员工工作时间中参加培训时间所占比例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比例

包商员工(含民工)与公司编制内员工

  所有这些有代表性的业绩指标经量化处理后,就可用来对煤矿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定期评估,最终的安全文化指数可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但设置安全文化指数的目的不是界定安全文化上的业绩,而是告诉员工尤其是管理者一个信息,即在安全文化上的趋势,希望通过这些趋势能及早发现在安全文化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Copyright 2010 aq06.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