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6338  1641925563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首页 >> 行业纵观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方案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案例 安全文化培训 安全文化专家 安全杂谈

行为基础安全的建设及发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风险管理世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6

  摘要8o%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提高人的安全行为将会大大提高安全的业绩。从安全文化的概念出发。通过讨论几种典型的安全文化模式得出安全文化的3个基本要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行为因素。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组织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和行为因素越发凸现。通过对行为基础安全方法的阐述和分析,概括出了行为基础安全促进安全文化的原因。行为基础安全的引进和实施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业绩和安全文化。

  关键词:行为基础 安全 安全文化 行为观察 干预反馈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当企业因为设备或工程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意外事故率降低后,人员行为原因的角色更加凸现。据调查统计分析,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人的因素引发的。随着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达到高原期,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因而在职业灾害或工作意外的肇因分析方面。逐渐朝向人为因素与组织文化深入探讨[2J 2。在国外,行为基础安全(BBS)开始成为安全管理人员的主流词汇。BBS方法作为一种预防职业伤害的方法,在全世界的组织广泛应用,证明它是提高组织安全业绩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Sulzer—Azarof和Austin于2OOO年发表了在7个国家9个企业进行的32个行为工程研究。其中31个证明可有效降低工伤率54%。C,findh、Dickinson和Boeucher于2OOO年总结了18个制造业行为工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线值相比,改进程度为9% 一157%[3l。C~J]er等人在与全球大型公司的合作中发现BBS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文化和沟通。通过BBS提高安全沟通能培育一个积极和健康的组织安全文化。降低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的可能性。BBS方法在国内还属于新的领域。研究BBS如何推动安全文化。对于指导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安全文化

  1.1 安全文化内涵

  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可以认为它是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引。安全生产活动没有安全文化为基础,就会失去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就会失去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文化直接影响和造就现代安全意识。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认为组织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模式的产物,这些产物决定了一个组织对安全的承诺、安全计划的形态、和执行的成熟度,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应具有互信的沟通,对安全重要的共识以及对防治措施的效率应当具备信心。国内有学者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综合。

  1.2 安全文化的典型模式

  对于安全文化模式的研究也颇多,其中Mark Fk lIg博士的安全文化成熟模式L5J 5、E.S.GeⅡ盯教授提出的全面安全文化模式 以及Cooper的安全文化互助模式[3】最为著名。安全文化的成熟模式说明了安全文化的演变与职业灾害业绩、员工安全态度及行为的关系。如图1所示。

行为基础安全的建设及发展(图文)

  安全文化的进展是由依赖(dependent)文化进步到独立文化,再到互助文化。处于依赖文化阶段的组织,安全管理主要强调的是主管的监督,利用书面的标准作业程序,稽核与赏罚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这阶段员工扮演的角色是听话、顺从、被动与依赖。独立文化阶段的特点是由工业过程的性质决定的。由于许多工业过程是动态的,需要不同部门的协调,需要员工能自主判断及做决定,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建立系统的制度。独立文化阶段主要表现是员工自己能自主管理,能对自己工作的安全负责,个人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能自我判断决定,并主动维护自身工作上的安全,能参与修订管理制度。在互相关怀阶段,员工能够超越自我,进一步去关怀其他同事及公共设施或区域上的安全;不管是哪个层次级别员工,对安全的认知、态度与信念都有高度的共识。组织内部对安全有强烈共识。任何安全上的漏洞很快就会被侦测到而加以改善,职业灾害率也就可降到最低的程度。

  全面安全文化模型提出了构建全面安全文化的3个构面。要构筑全面安全文化需要持续注意3个方面:环境因素、个人因素、行为因素(如图2所示)。

行为基础安全的建设及发展(图文)

  环境因素包括设备、工具、物理摆设、程序、标准、温度等。个人因素包括人的态度、信念、人格、能力、知识、技能等。行为因素包括遵守法规、教练、内务、沟通,主动关怀等等。安全文化的互助模式认为安全文化可以从3个层次上考虑。个人的心理层次、组织的管理系统层次、工作的行为层次。见图3。

行为基础安全的建设及发展(图文)

  模型中的3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心理层次着重内在的心理隐性因素,可以通过知觉调查了解个人安全氛围,确认个人心理对安全的认同。组织的管理系统层次着重组织的因素。通过对管理系统客观的监察、评价,可以确认安全管理系统是否完善且成功地执行。行为层次关注的是工作中不安全行为的因素—— 即可观察的行为现象,可以通过行为观察法获得不安全行为的资料。

  第1个模式中,员工积极的安全态度的提升有利于形成优秀的安全文化,后2个模型中3个重要的构面是个人、环境、行为,只不过全面安全文化中的环境层次着重的是作业环境里的设备、工具、机械等等。而后者的情景层次注重的是组织的安全管理系统。

  一个积极、优秀的安全文化中,所有的员工将安全视为一种价值,人们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对同事的安全负责,人们都愿意也能够将安全视为一种使命的召唤。

  研究表明安全文化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承诺、沟通、能力、风险知觉及态度、对业绩标准共同的期待、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发展监督管理人员的技巧。上述几个要素的实现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沟通,需要员工一种积极的安全态度和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安全文化概念认为安全文化最基本的就是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行为可以说是前三者的一种外在表现。反之,态度、价值观、信念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行为学家认为态度很难直接显示,而行为和态度是相互影响的,态度会随着行为的改变而变化,但是行为却是能够衡量和量测的,币Ⅱ用行为方法能够改变行为,影响态度,这与前面提到的安全文化模式是相符的。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2010 aq06.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