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6338  1641925563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首页 >> 行业纵观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方案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案例 安全文化培训 安全文化专家 安全杂谈

崔克清:研究国外经验,建立当代安全生产领域新观念、新体系的思考

作者:aq08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4

进行了危险评价,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从而也确定了PRA的位置,随后在航天航空、战略武器系统、核能及其它重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类社会对安全要求的提高,各国已相继开展了危险评价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欧洲联盟要求对正在运行的1800多个危险装置进行概率危险评价。荷兰的应用科学研究院(TNO)、英国的健康安全执委会(HSE)、日本的安全工学学会、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等部门相继开展了危险评价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危险评价方法。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思想方法也开始引入危险评价研究领域,已在化工设施、远海石油及核能、煤炭等部门危险评价中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此外,新兴学科的创建也为危险评价打开了新的途径,系统工程、控制理论、突变理论、分形理论、混浊学的进一步渗透为危险评价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3.关于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ISO系统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对经济--社会--资源--安全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日益重视。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与卫生事业同步可持续发展大会上,100多个国家政府首脑为了长远发展的共同需要,签署了《二十一世纪议程》。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出版了《发展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的需要》一书,其中,“环境与安全”问题被认为是标准化工作“目前”最紧迫的四个课题之一,并展开ISO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标准的研制工作。80年代中期ISO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正式公布了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5个标准,并于1990-1994年间对这些标准进行了修订。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原则、方法和程序,通过质量术语、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要求、质量技术等标准统一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它标志着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走向了规范化,程序化和国际化。1992年ISO/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6月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和措施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迄今,ISO已颁布了ISO14000系列有关环境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标准,这一系列的标准对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较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ISO14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工作目前正在ISO成员国及地区推行。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推荐使用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安全管理标准化提供了一个范例。

  ISO成立了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OHSMS)特别工作组,开始着手制定OHSMS标准,旨在对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导致的所有安全与卫生问题的管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促进企业(社会团体等相关组织)制定减少事故和危害的策略和实施方案,以及寻求提高与其活动相关的安全与卫生标准的方法。

  安全与卫生管理系统标准化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政府及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的重视。尤其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建立安全与卫生管理系统标准化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4.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安全管理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认证/注册制度

  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安全方针的承诺,发挥行业管理的专业指导作用,从内部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同时,适当的外部推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实行安全管理第三方认证/注册制度,就是外部推动的重要形式。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基本功能是:

  (1)安全生产服务的功能。

  (2)安全生产评价的功能。

  (3)安全督导功能。

  它的作用在于:(1)通过申请第三方认证/注册,推动企业全面、认真地贯彻安全管理标准,建立、维护并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使企业自主安全管理落到实处;(2)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价,可使这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做到科学、规范和公证;(3)使行政执法机构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可以在企业内部审核和认证机构审核评价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监督处理重大问题,从而缓解政府监察力量人少事多的矛盾。

  目前,质量管理认证活动已形成一项国际通行的制度,推动企业申请质量认证的动力,在于向社会(顾客和潜在顾客)提供其能够满足质量要求的信任度,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安全生产的主要收益方是职工,安全生产的好坏并不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安全管理认证/注册工作的推动,必须借助法律和社会力量。

  对一般企业,提倡企业内部运用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和改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自愿基础上申请安全管理认证/注册;对生产过程危险性大(生产、使用、储存危险物质达到一定临界量或重大事故率高)的企业(如化工、石油、医药、火化工、矿山)或企业内的车间(采区、仓库),实行安全认证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注册方可生产;建立国家安全管理认证委员会,由有关方代表组成。挂靠在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以指导、协调、监督这项工作的开展;组建安全技术事务所,其任务是接受委托,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或其它安全技术事项进行验证、审核或评价,给出审核(评价)报告,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公正性负责。安全技术事务所属企业性质,其资格必须经过政府部门审核认可。日常工作受政府部门监督。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Copyright 2010 aq06.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