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6338  1641925563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首页 >> 行业纵观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方案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案例 安全文化培训 安全文化专家 安全杂谈

新工人入厂安全知识培训课程讲义和大纲(二)

作者:李莫    文章来源:安全文化建设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5

       八. 什么是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

  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等的教育。

  九. 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

  生产技术知识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安全技术知识是生产技术知识的组成部分,要掌握安全技术知识,首先要掌握一般的生产技术知识。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技术过程、作业方法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过程和作业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机具设备的性能和 知识,工人在生产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产品的构造、性能、质量和规格等。

  十. 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

  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是企业所有职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内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气设备(动力及照明)的基本安全知识,起重机械和厂内运输有关的安全知识,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或可能散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企业中一般消防制度和规则,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等。

  十一、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

  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是指某一作业的职工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教育。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比较专门和深入,它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工业卫生技术知识以及根据这些技术知识和经验制定的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的教育。内容涉及锅炉、受压容器、起重机械、电气、焊接、防爆、防尘、防毒、噪声控制等。

  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不仅对缺乏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人需要,就是对具有一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或专业安全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人也是安全必要的。因为一方面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防止片面性和局限性。事实上有许多伤亡事故,就是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而引起的。所以,对具有实际知识和一定经验的人、具备一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人也需要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知识,把局部知识、经验上升到理论,使他们的知识更全面。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机器设备、新的原材料、新的技术也不断出现,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技术,否则就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安全生产技术的学习和钻研,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采取分层次、分岗位(专业)集体教育的方法比较合适。对企业特别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的特点,找出 共性的东西,集中生产骨干进行短期培训。

  十二、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包括: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移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坚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作用失效,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 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5)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灌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观望。

  (6)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拦、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7)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未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

  (8) 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十三、哪些属于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包括:

  (9)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①无防护:无防护罩,无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无消声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②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休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放炮作业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10)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全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陷,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11) 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12)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13) 维修、调整不当: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14)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腰三角形缺少或缺陷:①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②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15)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①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②通风不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时放炮作业,瓦斯浓度超限;③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迎门树、坐以工代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16)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十四、什么是伤亡事故?伤亡事故如何分类?

  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件事故。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即轻伤、重伤、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如下:

  (17) 事故类别,包括: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水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18) 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品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低于103日。

  重伤,指千百万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

  死亡。

  (19)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有重任但无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包括10人)。

  十五、伤亡事故发生后,怎样进行事故报告?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对伤亡事故报告程序有明确要求:

  职工发生负伤事故导致本人工作中断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后者则须于下班前将事故向厂长报告。

  发生多人伤害事故、重伤事故或死亡事故时,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工段长,工段长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会应立即报告厂长和工会基层委员会;厂长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伤亡者姓名、年龄、工种和职称、伤害程度、事故经过和发生原因)用电报、电话或其他快速办法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当地主管安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组织。

  企业管部门和当地主管安全生产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还应立即按系统用电报、电话或其他快速办法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对于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特别重大伤亡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也有明确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部门应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死亡、重伤事故数字汇总统计,送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统计部门,与生产数字一起,用传真电报上报国家计委。

  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于每月终了后20日工内,应填好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送国家经贸安全生产局。

  十六、伤亡事故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对职工伤亡事故的处理,必须要切实做到“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处理伤亡事故的目的,在于采取措施,吸取教训,消除发生事故的隐患,避免事故的重复发生。因此,在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时,必须明确、具体,要定人、定项目、定时间、定制度,做到措施落实,按期完成。一切伤亡事故的发生,都有其主观原因,不管事故大小,都不得要进行处理如果对一般工伤事故的原因本身就隐藏着可能发生大事故的因素,所以,只有堵塞一切可能发生事故的漏洞,才有可能消灭事故。企业各级领导、安全生产部门、工会组织应该定期检查和督促改进措施的完成,保证必进措施的实现。

  对于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一定要严肃认真,根据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对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人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者,庆报请检察部门提起公诉。

  十七、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条:

  (1) 事故可以预防。在这种原则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及方法。

  (2) 防患于未然。事故与后果存在着偶然性关系,积极有效的预防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只有避免了事故,才能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

  (3) 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事故与其发生的原因是必然性关系。任何事故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事故与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为了使预防事故的措施有效,首先应当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地找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础原因。所以, 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来源于深入的原因分析。

  (4) 全面治理的原则。这是指在引起事故的各种重要的原因,必须全面考虑、缺一不可。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为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根支柱,事故预防的效果就不好。

  十八、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有哪几种?

  企业职工的心理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不少心理现象对安全生产发生深刻影响。因此,研究这些现象,并采取相应对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当前来说,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1) 自我表现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身上较突出。他们虽然进厂年限短、工作以验不足,但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内行,生硬作业;甚至有的横充“好汉”,乱摸乱动。对这些好自我表现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是很危险的。

  (2) “经验”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职工的特点是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合乎道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的,也没出事”。有的技术上有一套、工作热情很高的老工人发生事故,多数原因在于过分相信“自我经验“上。

  (3) 侥幸心理。完成一些操作,往往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的方法。但有些安全操作方法往往较为复杂。而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从图省事出发,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理由是“别的省事方法也不一定出事故”。把“不一定”这种“偶然”当作“一定”的“必然”。于是,对明明要注意的的事项他不去注意,明令严禁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做。这种人常常是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4) 随众心理。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都会有所表现。例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赤起膊来;有一个机械加工工段,常有人戴手套操作机床,而且没有人去纠正,后来有这种违章现象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不少单位有章不循,出现集体违章作业现象的原因。

  (5) 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常常表现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持这种心态的职工往往气大于理,他的指导思想常常是“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于是由于逆反而违章工作,以致发生事故的不乏其例。

  (6) 反常心理。人的情绪的形成通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刺激影响。反映这种心态的现象很多,例如,处于更年期的职工,有时会莫明其妙地表现得情绪烦躁、忘性大;夫妻间争吵后上班的职工,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有孩子生病在家或家有牵肠挂肚之事的职工,在岗位上会心神不定,等等。俗话说一心无二用,职工在反常心理状态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工作很容易出事故。

  十九、什么是安全色?我国规定的安全色是哪几种颜色,含义是什么?

  安全色标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和标志。它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

  安全色就是根据颜色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而确定的。由于安全色是表达“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所以要求容易辨认和引人注目。

  我国《安全色》国家标准中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这四种颜色有如下的特性:

  红色。红色很醒目,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感和刺激性。红色光光波较长,不易补尘雾所散射,在较远的地方也容易辨认,即红色的注目性非常高,视认性也很好,所以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

  蓝色。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虽然都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特别是在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较明显。因而被选用为标志的颜色。

  黄色。黄色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视认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补选用为警告色。

  绿色。绿色的视认性和注目性虽然不高,但绿色是新鲜、年轻、青春的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心理效应,所以用绿色提示安全信息。

  具体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如下表:

  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红色

黄色

黄色

禁止

停止

指令

必须遵守

警告

注意

提示

安全标志

通行

禁止标志

停止信号:机器、车辆上的紧急停止手柄或按钮,以及禁止人们角动的部位,红色也表示防火

指令标志:如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道路上指引车辆和行人行驶方向的指令

警告标志

警戒标志:如厂内危险机器和坑池边周围的警戒线,行车道中线

机械上齿轮箱内部

安全帽

提示标志

车道内的安全通道

行人和车辆通行标志

消防设备和其他安全防护设备的位置

  注:1。蓝色只有与几何图形同时使用时,才表示令;

  2.为了不与道路两旁绿色行道树相混淆,道路上的提示标示用蓝色。

  为了使人们对周围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环境、设备引起注意,需要涂以醒目的安全色以提高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警惕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统一使用安全色,能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借助于所熟悉的安全含义,尽快识别危险部位,及时性采取措施,提高自控能力,有助于防止事故的发生。但必须注意,安全色本身与安全标志一样, 不能消除任何危险,也不能代替防范事故的其他措施。

  在涂有安全色的部件,应经常保持清洁,如有变色、褪色等不符合安全色的颜色规定时,应及时重涂,以保证安全色的正确、醒目。半年至一年应检查一次。

  二十、国家规定的对比色是什么?安全色相应的对比色是什么?

  为使安全色更加醒目,可使用对比色为其反衬色。对比色为黑白两种颜色,对于安全色来说,什么颜色的对比色用白色,什么颜色的对比色用黑色决定于该色的明度。所以黄色的对比色用黑色,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对比色用不白色。

  用安全色和其对比色制成的间隔条纹标示,能显得更加清晰醒目。间隔的条纹标示有红色与白色相间隔的条纹。这些间隔条纹标示的含义和用途见下表:

  间隔条纹标示的含义和用途

颜色

含义

用途举例

红色与白色

禁止越过

交通、公路上用的防护栏杆以及隔离墩

黄色与黑色

警告危险

工矿企业内部的防护栏杆

铁路和公路交叉路口上的防护标杆

起重机吊钩、平板拖车排障器、低管道等方面

蓝色与白色

指示方向

交通指向导向标

  二十一、安全标志由哪几部分构成?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国这有关标准,安全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

  安全标志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

  (1) 带斜杠的圆形环为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圆形环与斜杠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其背景为白色。

  人们习惯用符号“X”表示禁止或不允许。但是,如果在圆环内画上“X”会使图像不清晰,影响视认效果。因此改用“\”即“X”一半来表示“禁止”。这样做也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是一致的。

  (2) “△”是警告樗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的边框和图形符号为黑色,其背景为有警告意义的黄色。三角形引人注目,即使光线不佳时也比圆形清楚。国际标准草案3864.3文件中也把三角形作为“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3) “○”是指令樗的几何图形。其背景为具有指令含义的蓝色,图形符号为白色。标有“指令标志”的地方,就是要求人们到达这个地地方,必须遵守“指令标志”的规定。例如进入施工工地,工地附近有“必须戴安全帽”的指令标志,则必须将安全帽戴上,否则就是违反了施工工地的安全规定。

  (4) “ ”是指示标志的几何图形。其背景为绿色,图形符号及文字为白色。长方形给人以安定感,另外提示标志也需要有足够的地方书写文字和画出箭头以提示必要的信息,所以用长方形是适宜的。

  二、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电为什么致人死伤?

  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电能可以对人体构成多种伤害。例如,电流通过学习人体,人体直接接受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人体在电磁波照射下,吸收电磁场的能量也会受到伤害等。诸葛亮多伤害中,电流通过人体是导致人身伤亡的最基本原因。

  数十至数百毫安小电流通过人体而使人致命的最危险、最主要的原因是引起心室内颤动(心室纤维性颤动)。麻痹和中止呼吸、电休克虽然也可能导致死亡,但其危险性比引起心室颤动要小得多。当人体遭受电击时,如果有电流通过心脏,可能直接作作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如果没有电流通过心脏,也可能经中枢神经系统反射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每分钟颤动1000次以上,而且没有规则,血液实际上中止循环,大脑和全身迅速缺氧,伤情将急剧变化。心脏发生心室颤动持续时间不长,如不能及时抢救,心脏将很快停止跳动,导致死亡。

  人体遭受电击时,如有电流作用于胸肌发生痉挛,使人感到呼吸困难。电流越大,感觉越明显。如作用时间较长,将发生憋气、窒息等呼吸障碍。窒息后、意识、感觉、生理反射相继消失,直至呼吸中止。稍后,即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导致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心室颤动或心脏跳动不是由电流通过心脏引起的,而是由肌体缺氧和中枢神经反射引起的。

  电休克是肌体受到电流的强烈刺激,发生强烈的神经系统反射,使血液循环、呼吸及其他新陈代谢都发生障碍,以至神经昏迷的现象。电休克状态可以延续十分钟到数天。其后果可能是得到有效的治疗而痊愈,也可能是由于重要生命机能完全消失而死亡。

  电击和电伤是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类型可分为两大类: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由于人体触电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

  电击和电伤会引起人体的一生理反应。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包括复杂的理化过程。电流地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疚表现为使人体产生刺激和兴奋行为,使人体活的组织发生变化,从一种状态变为另外一种状态。电流通过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电流对肌体除直接起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由于电流引起细胞运动,产生脉冲形式的神经兴奋波,当这种兴奋波迅速地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时,中枢神经系统即发生不同的指令,使人体各部分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些没有电流通过部分也可能受到刺激,发生强烈的反应。而且,当中枢神经得到的兴奋波很强烈时,人体可能出现不适当的反应,重要器官的工作可能受到破坏。在活的肌体上,特别是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微弱的生物电存在。如果引入局外电源,微弱的生物电的正常工作规律将被破坏,人体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还有热作用。电流所经过的血管、神经、心脏、大脑等器官,可使其热量啬而导致功能障碍。电流通过人体,还会引起肌体内液体物质发生离解、分解而导致破坏。电流通过人体,还会使肌体各种组织产生蒸气,乃至发生剥离、断裂等破坏。

  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取决哪些因素?

  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当接触电流达到 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民族服装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至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 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 2 )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时,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蹭有0.1S的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内, 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就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 3 )电流通过人体物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残废通过脊髓,就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惩。根据事故统计可以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 4 )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物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流电、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 5 )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实践资料统计,认为肌肉发达者、成年人比獐、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残废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电击触电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

  (1) 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对于高电压,人体虽然没有触及,但因超过发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产生电弧,也属于单相触电。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的危险性大。

  (2) 两相触电。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无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危险性都比较大。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网或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形成电们,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信差分布。如果人行走时前后两脚间(一般按0.8m计算)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而造成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什么是感知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的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感和微弱针刺感。大量试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是不相同的。感知电流与个体生理牲、人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对应于概率50%的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1mA,成年女子约为0.7mA,感知阈值定为0.5mA,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变大,可能导致坠落等二次事故。由于感知电流为1mA左右,可以建议小型携带式电气设备的最大泄漏电流为0.5mA,重型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最大泄漏电流为0.75mA。

  什么是摆脱电流?

  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至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因肌肉收缩、产生痉挛而紧抓带遇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极。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流。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值也不相同。摆脱电流值与个体生理牲、电极形状、电极尺寸等因素有关。

  对应于概率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6mA。面提女子约为10.5mA。对对应于概率99.5%的摆脱电流则分别为9mA和6mA。由此可见,摆脱阈值约为10mA。儿童的摆脱阈值较小。

  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忍受而一般不致造成不良后果的电流。电流超过摆脱电流后,触电者会感到异常痉、恐慌和难以忍受;如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昏迷、室息、甚至死亡。当触电电流略大于摆脱电流,触电者中枢神经麻痹及呼吸停止时,立即切断电源,即可恢复呼吸并无不良影响。

  摆脱电源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处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者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什么是最小致命电流?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电击致死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通过人体数十毫安以上的工频交流电流,即可能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也可能导致呼吸中止。倡,由于心室跳动的出现比呼吸中止早得多,因此,引起心室颤动是主要的。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只有20~25mA,一般不能直接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但如时间过长,仍可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这时,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主要是由呼吸中止导致肌体缺氧引起的。但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数安时,由于刺激强烈,也可能先使呼吸中止。数安的电流通过人体,还可能导致严重烧伤甚至死亡。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命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因此,可以认为室颤电流是最小致命电流。

  室颤电流即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电流。室颤电流除决定于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等电气参数外,还决定于机体组织、心脏功能等人体生理特征。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

  人体电阻是如何分布的?环境温度对其有何影响?

  一般人体的电阻可分为皮肤的电阻和内部组织的电阻两部分。但由于皮肤的角质层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因此实际决定人体电阻的主要是皮肤的角质外层。表皮角质外层厚的人电阻较高,反之较小。但表皮角质层的绝缘强度是十分有限的,一般在50V电压时出现缓慢的破坏现象,几秒钟后接触点即生水泡,因而破坏了干燥皮肤的绝缘性能,使人体的电阴降低。当电压升达500V时很快就被击穿而成为电流的通路了。

  人体电阻值与外加电压大小基本上没有关系,一般人的平均电阻值大约是1000~1500次。环境温度对人体的电阻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实验得知,人体在周围温度为45℃时的电阻圈在18℃时减少一半以上。当他回到低温环境时,电阻又会突然增大。

  什么是电气事故?有哪些种类?

  电气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于人体或电气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而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坏。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事故、雷电灾害、电路故障等五类。

  (1) 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绝大部分触电伤亡事故都含有电击的成分。与电弧烧伤相比,电击致命的电流小得多,但电流作用时间较长,而且在人体表面一般不留下明显的痕迹。

  (2) 静电事故。静电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和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些电荷周围的场中储存的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伏可能在现场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3) 雷电灾害。雷电是大气电,是由大自然的力量分离心和积累的电荷,也是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电荷 和负电荷。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雷击除可能毁坏设施和设备外,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4) 射频辐射危害。射频辐射危害即电磁场伤害。人体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部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射频辐射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

  (5) 电路故障。电路故障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断线、短路、接地、漏电、误合闸、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电气线路或电气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

  防止触电事故的组织管理措施有哪些?

  (1) 管理人员和机构

  为了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安技部门应当有专人负责电气安全工作,动力或电力部门也应专人负责用电安全工作。在条件许可时,可建立群众性的、横向的电工管理组织,这种组织配合安技部门,并在其协助下做好电气安全工作。

  (2) 规章制度

  建立必要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制度及其他规章制度都与安全有直接的关系。

  (3) 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检查包括: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有无破损,绝缘电阻是否合格,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是否有防护,屏护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间距是否足够,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是否正确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手提灯和局部照明灯电压是否是安全电压或是否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安全用具和电气来火器材是否齐全,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安装位置是否合理,电气连接部位是否完好,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是否过热,制度是否健全等内容。

  (4)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工作人员懂得用电的基本知识,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从而安全地、有效地进行工作。

  (5) 安全资料

  安全资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一些技术资料对于安全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应注意收集和保存。对重要设备应单独建立资料,每次检修和记录应作为资料保存,以便查对。设备及人身事故的记录也应作为资料保存。

  防止触电事故的检修安全措施有哪些?

  检修工作是技术工作,但电气检修工作中饮食十分重要的组织内容。检修工作大体可分为全部停电检修、部分停电检修和不停电检修等三种情况。为了保证安全,应建立必要的工作票制度和停电保护制度。

  (1) 工作票制度

  工作票有两种。在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以及在高压室内的二次回路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将高压设备停电或采取安全措施者,就填用和一种工作票。

  在带电作业和带电设备外壳上工作,以及在无需高压设备停电的二次接线回路上工作等情况下,应填用第二种工作票。

  另外可根据不同的检修任务、不同的设备条件、以及不同的管理机构可选用或制订适当格式的工作票。

  (2) 停电安全措施

  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检修工作就采取下列步骤以保证安全。

  停电。应注意对所有能够给检修部分送电的线路,要全部切断,并采取防止误码率合闸的措施。

  验电。对已停电的线路或设备,不论其经常接入的电压表或其他信号是否批示无电,均应验电。

  放电。放电的目的是消除被检设备上残存的静电。

  装设临时接地线。 为了防止意外送意和二次系统意外的反馈电,以及消除其他方面的感应电,应在被检修部分外端装设必要的临时接地线。

  装设遮栏。在部分停电检修时,应将带电部分遮栏起来,使检修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悬挂标志牌。标志牌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表示线路或设备运行状态。

  当人体触电后,怎样选用正确方法进行急救?

  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小时,仅产生麻感,对机体影响不大。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大,但小于摆脱电流时,虽可能受到强烈打击,但尚能自己摆脱电源,伤害可能不严重。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至接近或达到致命电流时,触电者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跳动停止等现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这时,不应该认为是死亡,是应该看作是假死,并且应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有触电者经过4H或更长时间的人工呼吸而得救的事例。有资料指出,从触电后1min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从触电后6 min开始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而从触电后12 min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可见,动作迅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运用以下的急救方法:

  (1) 脱离电源。人触电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抓紧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这时,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活触电者的首要因素。但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需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如事故发生的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2) 现场急救方法。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现场应用的主要救护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不能等候医生的到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终止急救。

  人工呼吸法主要适用于急救呼吸停止的触电者。实施人工呼吸前要使呼吸道畅通。首先要很快地解开触电者的衣领,清除口腔内妨碍呼吸的食物、血块、黏液等,并使触电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这时救护人在伤员头部的一侧,用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撬开嘴巴,救护人深吸气后,紧贴伤员,口对口向内吹气,时间约2S,使其胸部膨胀。吹完气后,立即将口离开,并同时放松鼻孔让其自动呼吸,时间为3S。如触电者口撬不开,就用口对鼻呼吸法,捏紧嘴巴,紧贴鼻子向内吹气。如此反复进行触电者如果是儿童,只能小口吹气。

  胸外挤压法适用玩弄急救心脏停止跳动触电者。首先将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救护人员跪在触电者的一侧,或骑跪在腰部,两手相叠(儿童只需一只手)。手掌根部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掌握向下挤压(儿童轻一点),压下深度约为3~4.5cm,将心窝内备注挤出。每分钟以60次为宜。挤压后,掌根立即放松(但不要离开胸膛),让触电者自动复原,备注流回心脏。如此反复进行。

  此外,注意要慎用肾上腺素等强心剂,只有经过心电图仪测定心脏确已停止跳动时,才可使用。否则将会使触电者的心室纤维性颤动更加恶化。

  当发生触电事故后,怎样进行事故调查?

  各基层企业发生触电事故后,应当进行详细调查。调查的目的是查明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发生重复事故。调查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在事故报告未填写完成前,对发生触电事故的现场除受害者之外,严格禁止任何变动。事故报告的格式也由安全监察部门制定,对规定的项目应当填写得详细而具体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发生事故的电气设备在事故前后的情况生产环境、周围空间和地面,以及其他有关的辅助情况都要填写清楚。特别要注意记载清楚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包括触电者在触电前、触电时、触电后的情况触电的部位和伤势、救护的经过等等。然后根据这些已知情况推断造成事太的直接原因,推断违反了哪些运行技术规程和安全工作规程最后根据全面分析对事故责任和处理方法提出意见,同时提出今后防止类似事故的措施等等。

  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应当根据事故报告进行综合技术性分析,把基层企业对触电事故技术分析的结果,按规定项目加以整理并计算出百分比。统计和分析的项目可以按不同方式设立,如发生事故的部门、企业;发生事故的电压等级;触电者的年龄、职业工种;触电的类别即电击、灼伤、机械损伤等;造成触电的原因。如违反规程设备不良等。这些从实际中得来的统计资料正是改进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的最好材料。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Copyright 2010 aq06.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