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稳了!我们躲开些……”7月5日,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作业一区风26-13井现场,只见手臂上佩戴着“安全服务”红袖标的安全监督员杨秀军,正把刚亲手系好的装满黄油的黄油枪往高处送。他一边提醒抽油机中轴平台上操作的员工提稳线绳,一边叮嘱地面上的员工退到安全区域。
“监督员变成了服务员,现场操作更顺心、更痛快了。” 正在清理工具的管井工李建忠笑着说。今年年初来,该作业区各操作现场的安全监督员变成了安全服务员,工作方式也由原来的“婆婆嘴”变为“跑跑腿”了。这一变,使员工心顺气更顺,工作效率提高了2.3%,安全生产实现了零事故。
现场安全监督员为保安全就要“挑刺”,免不了使劲儿盯着现场操作细节和操作规程,站在哪儿就是一个“监工”。虽然都是为了安全,但是有些员工会觉得不痛快,对安全监督能躲则躲;被监督批评时,少数员工“口服心不服”,带着情绪上岗。
安全操作怎么才能保证员工口服心服?怎么消除工作现场的不和谐因素?这个作业区想办法让“监督”变“服务”,要求安全监督人员不仅要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安全隐患预警,而且要尽力为现场安全操作服好务。
在1512线路停电切改过程中,安全服务再次受到员工的赞许。当时作业区借停井时间整改井口,这是个急活儿,但是没有作业票。现场安全监督员姜国生主动帮助协调作业票,一边帮助操作工摆好气割瓶、拉好排线、放好灭火器,作业票很快送到,一切工作顺利展开。焊工祝师傅说:“这样监督好,少了指手画脚,多了真心保护,干起活儿来顺心多了。”
现在,安全服务随处都可以看到。现场递工具时,嘱咐一声别打反了;扶着梯子的时候,说一声把保险带系牢点;准备登高作业时,安全员会帮着系好保险带;合力抬东西时,不忘大声吆喝,看清脚底下。这样每一项工作顺利完成后,都是皆大欢喜。现场安全由监督变为服务,实现安全服务于生命、服务于生产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