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华民族的繁延与发展得益于有丰富的安全文化 当前亟待更新的安全文化理念 结 语:确立安全文化新理念,促进安全发展
Ⅰ. 引 言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造福 人民的发展观.生命最珍贵,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发展应 建立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不断改善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决不能以损害 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目光紧盯着GDP,对安全生 产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有些企业为了 降低成本,安全设施不到位,基本的劳动保护不健全,结果造成重大伤 亡事故.总结教训,我们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包括 安全发展观.更新安全文化理念,是保证中国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安全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首先是从国际核工业领域发 起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生产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 点,安全文化的研究也提到了日程上来.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
INSAG—4报告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 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 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安全 文化研究的开展,是直接吸收国际经验的结果.1992年国际核安全咨询 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被译成中文并出版,核安全文化模式迅速与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企业安全文化融合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 之中,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一词在中国一出现,其范畴和范 围便得到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安全文化. 中国学者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也有多种,比较简练的是:"安全价值观和安 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当代中国安全文化新理念是对中国传统安全文化的 继承与超越,是对人类安全文化成果的吸收和借鉴.
Ⅱ. 中华民族的繁延与发展得益于有丰富的安全文化
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明,都是以人类的安全生 产,安全生存活动为基础的.因此,原始社会就有了安全文化的萌芽.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安全文化这个词,甚至没有安全这个词.但安全是包 含在"安"字中的首要含义.《辞海》中"安"字的解释,其首义即"安全; 安稳.《国策齐策六》:'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现代汉语词 典》中列有"安全"一词,解释有三层含义:"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 事故."朗文英文词典的解释:safety / the condition of being safe; freedom from danger, harm, or risk. 意思是:处在安全的状态;从危 险中解脱出来.Safe / out of danger; not threatened by harm; protected .没有危险,不受伤害,得到保护的.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安全问题专 家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在其1962年出版的《冲突与合 作》中定义说:"所谓安全,从客观意义上来讲,是指所拥有的价值不存
在现实的威胁,从主观意义上来讲,是指不存在价值受到攻击的恐惧 感".1)西方文化的culture,这个拉丁文的原意是栽培,养育,耕耘,实 际上包含了对于生命体的培育.这种文化不仅仅是物质科学的东西,也 是对生命的一种赞天地之化育的表述,与人类的安全有直接的关系.整 个人类的历史,无时无处不面对着种种的危害,自然灾害,战争伤害和 饥饿和疾病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自然就形成 了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并见诸于行动,由此必然产生安全文化. 中华民族能够世代繁延,生生不息,保持五千年文明不中断,在一定 意义上,得益于中国传统的安全文化观,中国传统安全文化具有丰富的 内涵.
2.重生全生的养生论
1)"天地之大德曰生"
中国文化重生,孔子在注释《易经》时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意 即天底下最大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就是生存,发展,延续.中国的文 化传统叫赞天地之化育,意即天地能够产生生命,天地之大德就是宇宙 演化,宇宙演化最伟大的事件是物质世界中出现了生命.中国的《易 经》是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认识的成果.《易传》在讲到《周易》的起 源时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2).人类自诞 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危险就是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现象的变化,灾 害性天气的出现,可以造成人口牲畜大量死亡,甚至造成许多物种的灭 绝.原始人类在掌握他们生死命运的大自然面前,除了畏惧崇拜,还力 图找到躲避灾难的办法.易经八卦象征的事物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是对人类的生存影响最大的自然物.周易就是人们通过对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八大自然物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思想,其最初的目的是重生的.
2)"惟人,万物之灵"
人类一方面对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和解释,产生畏惧和崇拜的心理,另 一方面,又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开始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积累了同自然斗争的经验,使人意识到,在世界万物中,人类与动物界 相比,人是最有灵性,最有能力的.赞天地之化育,天地能够产生生 命,而众多的生命中,人是最有灵性的.《尚书泰誓上》提出:"惟天 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人类可 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播种五谷,相土地 宜"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物支配力的增强.因此,中国古人认为," 天生 万物,唯人为贵".3) 人为万物之灵说,并不意味着否定人是自然之物,在中国古代哲学家 中,老子最早说明了人的地位.他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 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这 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的状态,人是自然之物,人应效法自然.
3)"保身","全生"
中国人重视生命,庄子在提倡"安时而处顺"生死观的同时,又提出了 "保身","全生"的思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 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5).认为"知天之所为,知 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6) 人生在世,做事不要极端,顺着中间的道走,就可以保全生命,免于祸 患,享尽天年.如果人们在"天年"未尽之时,不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 害,也同样是不顺天,不安命. 庄子认为世上处处存在危机,人们时时面临危难.如何逃脱,躲避灾 害,需要智慧.他用庖丁解牛的例子讲养生之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刀到之处,游刃於空.文惠君赞其技盖至此.庖丁解释说,好的庖用刀 一般一年需要更换新刀,一般的庖一月就需要更换新刀,而他的刀已经 用了十九年,解牛已有数千头,仍然如新刀一样.原因在于他"依乎天 理","因其固然",善刀而藏之,避免刀受到损伤.文惠君听后说:"善 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在老子看来,生命与名誉,财货相
比,生命是最宝贵的,不能为逐名求利而丧失生命:"名与身孰亲 身与 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生生之厚"8).老子之后的杨朱学派和战国初期 的列子也是贵生的代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