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2866338  1641925563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首页 >> 行业纵观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方案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案例 安全文化培训 安全文化专家 安全杂谈

安全文化理论的深入剖析及理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9

 Ⅳ. 结 语:确立安全文化新理念,促进安全发展

  安全文化靠人民世代传播,优化和繁荣,与人类生存发展同生共存.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部分.倡导安全文化新理 念,要大力弘扬传统安全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还要吸收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的科学理念,确立新的安全文化观,是企业安全文化,社会安全文 化,预防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的基础,是推动安全科技文化进步, 构建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和牢固基础.

  1. 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新理念

  确立安全文化新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民的人权放在首 位.人的生存权,劳动权,属于人权的基本内容,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 与健康就是维护人权的具体表现.安全文化是尊重人,爱护人,保护人 的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了维护人的尊严和满足人对自由的基本要求.一 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江泽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说:中华民族 历来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还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人就已提出"民为 贵"的思想,认为"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一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取 决于人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人的尊严的维护和价值的发挥.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实现全中国人民广泛的自 由,民主和人权.今天中国所焕发出来的巨大活力,是中国人民拥有广泛自由,民主的生动写照.中国在公元一世纪人口就已达到过六千万左 右,众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历代政府所要解决的首 要人权问题.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必 须首先保障最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然一切其他权利都无从谈 起.中国确保十二亿多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对世界人权进步事业 的重大贡献.胡锦涛主席曾多次指出:"尽管我们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但 我们珍惜每一个同胞的生命",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 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最珍贵,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和谐社会首先要民 众安全,要人民生命安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生 命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绝不能以损害 人民群众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生命为代价.安全生产关系到各行各业,关 系到千家万户.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 措,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2. 立"安全第一"原则

  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核电工业的安全文化应该成为工业安全生产和安全,无害, 持续发展的典范.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安全第一","安全为大","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念,体现了21世纪 人类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大安全观.安全第一的原则要求在一切经济建 设活动中,在一切思想政治及组织工作中,必须遵循上述原则,"安全第 一"原则的实质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把关爱生命,珍惜人 生,保护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越一切的位 置."安全第一"原则不仅应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应成为安全实践的基 本原则.

  3.培养全民安全文化意识

  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伦理道德要靠教育,培养 才能形成,解决人的身心安全问题,要靠倡导和弘扬,宣传与学习安全 文化,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中国公民十 分重视生命和安全,关心自己的安全,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不顾及自身 安全的心理和行为.这一矛盾十分普遍地存在着.例如,有些群众为了 自身的生命健康,甚至相信非科学的迷信.但在生活中却普遍存在诸如 闯红灯等不顾自身安全的行为.还有一些工人甚至为了一万元钱,就可 以跟小煤窑签生死合同,这除了跟目前一部分人没有脱贫致富有关外, 更深层的问题是许多人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 "我要安全"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家庭的安全教育.无论何时,政府, 社会和家庭均有义务为保护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安全与健康 而承担责任. 安全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大众的文化.应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 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传播安全知识,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珍 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安全文 化发展的源泉.

  4.发挥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社会公众关注安全,是社 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在信息化社会,社会管理公开透明,舆论监督可以 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舆论监督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曝光,鞭挞 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违规现象,通过揭露矛盾,反映问题,可以使我们 看到差距,促使我们改进监管监察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党和政府 为安全生产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宣传企业安全生产经验和典型,可以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各行各业都要自觉接受社会监 督,善于借助公众对安全的关注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变压力为动力, 推动各项的工作.媒体是安全文化重要的载体.担负着安全文化的宣传 引导和监督的职能.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 等,依赖于安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和 影响.媒体要发挥倡导和弘扬,宣传和学习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使民 众受益于安全文化的薰陶,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的安全文 化氛围,形成科学的安全习俗与安全行为.媒体通过安全文化的传播和 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学会消灾避难,应急救护的方法预防 和减少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媒体应及时准确地加以报道,在信息化的社会 中,及时的报道可以起到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减少心理恐慌,防止谣言 惑众的积极效果.开诚布公的告诉大众,对于事故的处理起着积极监督 作用.

  5.发挥科学技术保障安全的作用

  安全科学技术涉及多种科学领域,应把保障安全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 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每一项科学技术成果,都应建立它对环 境和人类生存影响程度的评估制度.同时,争取建立安全科学技术学科 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劳动保护界的学者,专家,提出了劳动保护 科学体系的构想,经过10余年完善和奋斗,1992年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 系建立,在中国成为一级学科.20世纪末,一批学者提出了安全,减 灾,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构想,系统地提出 了安全工程技术手段和方法.这是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完善和拓 展,为安全科技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6.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

  中国政府已经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国现代化建设的总 体战略.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 促进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应强化监管力度,依 法管理.

  1)正确把握政府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的职责

  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对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是政府履行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府安全监管主体又可以分为地 方政府及其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务院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在政府安全监管主体的把握上,要坚持"分级负 责,属地管理"原则,上级政府及其监管机构不能代替下级政府和机构. 坚持行业管理原则,综合监管部门不能代替行业管理部门,而应当履行 监督职责. 企业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 与生产具有"一体化"特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企业要保证 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抓好安全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 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要做好六件事 情.一是要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确立具有本单位特色 的安全生产方针,原则,明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思路.二是要建立企业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制.三是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规章制度是法律法规的延伸,要通过建章立制,遵章守纪,把企业 安全工作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四是对重大隐患要胸中有数,加 大投入进行治理.五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安全生产制 度,防止发生新的欠账.企业发展规划要有安全篇,做到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同步实现.六是要掌握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第一责任者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险救灾. 大力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 需要.中介机构为企业安全工作和政府安全监管提供双重服务,要进一 步加大政事分开力度,把评估评价,监测检验,科学研究,宣传教育, 信息咨询等的服务工作,交由中介机构来做.政府部门对中介机构的资 质和行为进行监管,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失信于政府和企业的中介 机构,要予以惩罚直至取消其资质.

  2)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职能.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是国务院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 主要是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性监管,督促地方政府,行业主管 部门和出资人机构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此外还承担着监察煤矿安 全,监管无主管部门行业及其相关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地方安全 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地方各级安全监管机构是同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 综合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是研究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协 调,指导和督促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全国各省区市 都建立安全监管机构.同时,确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 安全责任体系.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要依法建立健全能够独立履行《安 全生产法》执法主体责任的安全监管机构.理顺地方监管与国家监察的 关系,落实"地方监管"责任.

  3)坚持"依法治安",切实解决执法不严问题

  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安全法制建设,用法律来约束规范各级政 府,企业,从业人员和全社会的安全行为.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具有中 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目前中国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 生产法》,还有《煤炭法》,《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有《国务院关于 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50多个行政法规, 有上百个部门规章.此外,各省区也都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 章.目前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上,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安全生产法》配 套立法进度,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各方面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 可循;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切实做 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政府的权 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2010 aq06.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9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