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创新,扎实推进并注重实效,我们在这方面有以下创新点: 1. 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和德国总部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并注重落实。 公司有合规准则,要求所有部门、任何员工都要遵守我国的所有法律法规。所以HSE部门通过查阅报纸、杂志及政府网站,查找所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并修改或建立公司相应的制度。我公司有100多年的历史,涉及医药保健、材料科技和作物医学领域,在安全生产方面保持世界最高水平。当我公司医药保健的德国总部发布这方面的准则时,我们北京工厂也据此修改工厂的制度。经过工厂管理层审阅批准,建立制度后,在生效前组织所有的员工进行培训。由于工厂每天连续三班生产,同样的培训进行三期,有专人负责这个培训工作,保证所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各部门经理、主管在日常工作中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我们用文件管理系统(DMS)对制度进行电子化管理,任何人可随时查阅。所有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并且最晚每三年回顾一次,以确定是否需要修改。 2. 抓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我公司医药保健对建设项目有严格的安全审查制度,即: • 初步安全审查:在项目的最初阶段, 对准备购买的设备进行初步的安全审查。审查安全数据、工艺参数、工艺框图等方面, 审查结果写在A1安全证书中。A1安全证书是投资预批准的前提条件。 • 安全设计审查: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系统性地审查关键工艺和设备的安全要素,形成A2安全证书。 • 详细的安全审查:在完成详细设计后,进行综合安全审查,形成A3安全证书。 • 调试前的安全审查:在设备调试前,对整体的安全概念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查,形成A4安全证书。 对于现有的设备,每5年重新进行安全审查,审查设备的现状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所有安全审查必须由公司认定的有资质的专家带领相关专业的人员一起进行,这个专家必须参加总部的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并经常从事安全审查工作,所以保证了安全审查的质量,以确保设备的本质安全。 3. 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公司德国总部派检查组每3年来工厂检查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工作,对工厂的制度、现场、应急管理、法规符合性等各方面检查至少3天。 厂长带领管理层在全工厂排查隐患。各部门经理和主管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检查安全。公司邀请专家为大家培训如何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培训结束后各岗位开展工作危害分析,所有员工汇报安全隐患。公司奖励了在隐患排查中表现优秀的员工。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工厂已连续将近5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4.面向全体员工,安全成果由全体员工分享 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让所有员工充分参与,面向所有员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注重实效。员工真正地从心里积极地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工厂每年组织全体员工去国外或外地开展为期4 至5天的活动,包括会议、团队建设和休息,工厂还每年数次在饭店召开员工沟通会。HSE部门参与所有这些活动的安排,以确保不发生事故。在这些活动中,厂长为大家总结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情况,安排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并奖励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在这些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活动的照片制成大的专栏张贴在餐厅。通过这些活动,大家感觉工厂有家庭的温暖,我们大家是兄弟姐妹,我们关心彼此的安全与生命。所以大家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大家从心底里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关心工厂的安全发展。 工厂进行过全体员工参加的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工厂安全生产状况的看法。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让外部公司对问卷进行总结,所以每个人不必担心自己的答案会被别人知道。这个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几乎百分之百的员工都认为我们的工厂是很安全的工作场所,愿意继续在这里工作。也正是由于员工们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工厂的员工辞职率很低,队伍很稳定,所以能保持并不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 5.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 我们在工厂的大厅设置安全生产无事故天数电子统计牌,在全厂张贴安全生产宣传画,设置安全文化专栏,悬挂安全生产横幅,每季度向全体员工发HSE沟通信,并组织多种多样、形式新颖、注重实效的活动,大家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活动。例如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征文比赛、邀请安监局的领导和外部的专家讲课、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培训、急救培训、针对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讲座、安全生产知识答卷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我们还在各处放置安全警示标识,比如:在楼梯上有“上下楼梯抓好扶手”的安全警示标识。 厂长邀请生产一线员工召开沟通会,在会上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反映对安全生产状况的真实看法,让生产一线员工感受到工厂最高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 6.我公司公司全球“安全日”活动 每年的9月13日是我公司公司全球“安全日”,从公司的最高层到生产一线员工都参加这一活动。这个活动充分调动公司各层级的人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情,体现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