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实现车间安全自控目标
生产力布局调整后,很多站段管辖范围增大,异地车间、班组增多,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如何强化对生产现场的管理,提高安全自控、互控、监控能力,实现车间安全自控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实现车间安全自控目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是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实现车间安全自控目标的首要任务。一是抓好基本规章学习,使职工掌握基本规章标准和作业程序,提高遵章守纪的积极性。二是抓好脱产培训,采取联合办班、送课上门、理论学习与实际讲解相结合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车间、班组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问答等业务学习,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实作能力,解决部分职工“会说不会干,会干不规范”的问题。三是开展事故案例分析和典型故障观摩学习,引导职工从事故案例分析中吸取教训,提高发。
2、完善制度管理,实行重点控制
一是结合车间特点,建立完善自控型车间管理手册,把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作业标准、安全控制办法、思想政治工作等纳入其中,形成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二是开展“自控型标杆班组”评比活动。车间每月对班组的等级评定一次,根据各班组的综合业绩分别评定为标杆自控型班组、半自控型班组、非自控型班组,班组按获得的等级清算工资,工长按班组等级领取工长津贴。三是以干部“五定三率”为重点,狠抓制度落实。把安全质量控制点全部纳入干部“五定三率”考核内容,规定每月必须检查的频次、标准和要求。在“五定三率”考核中,加大对干部深入现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督促和监控的力度,调动干部下现场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积极性。强化运用车间干部管理,值班干部必须做到“四到位”:即出现非正常情况下必须到位;发生事故及事故因素时必须到位;确认典型故障时必须到位;列车三交会、恶劣天气、后半夜等特殊作业时段必须到位。
3、依靠职工自控,落实作业标准
安全生产是否稳定,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到人,关键在于班组,在于每个职工是否能按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要求实行自控。一是发挥工长的监控作用。工长是具体工作的组织者,负有监督责任,对班组职工的个性、工作习惯比较清楚。工长注意“关键车次”、“关键时段”的盯防抽查,特别是下半夜的抽查,杜绝漏检漏修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关键人”要打“预防针”,督促作业标准的落实,对违章违纪行为及时制止,防患于未然。二是发挥班组的骨干作用。要使检车员处在作业受控状态之中,班组骨干的作用不容忽视。班组骨干必须做好表率,严于律己,敢于管理,各负其责,带头执行作业标准。三是规范作业过程。检车员在执行作业过程时,做到呼唤应答,联劳协作;处理故障时,同组人员相互提醒作业是否规范,使安全生产处于有序可控状态。四是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组织职工代表不定期深入生产现场进行明查暗访,检查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提出整改建议。
4、抓好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职工队伍的稳定是确保安全稳定,实现车间安全自控目标的基础。因此,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安全稳定教育。一是以深化“安全屏障”工程活动为载体,提高党员自控、他控、互控能力。根据段党委下发的《构建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六大体系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党支部实际,细化管理体系。完善以党支部为中心、党小组为结合点、党员为信息员的“三级”安全信息反馈网;建立党支部委员联系薄弱党员、薄弱职工的“结对子”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后顾之忧。千方百计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完善段、车间两级职工互助互济会,力争职工人会率达100%;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切实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效应,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日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真正做到融人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车间安全自控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