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是至高无上的,它是不可复制的,只有一次,非常珍贵,所以我们有必要付出这么多努力。正是由于出事故偶然性很大,所以我们必须把许多次管住,正是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我们干了一万次,所以使得有些人对这次万一漠视了,对9999次的管认为过于了。这是一个安全理念问题。曾经到一个企业一个检修车间,这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有些设备外国进口,我们当时检修不了,找了一个外国专家,我去的时候这个外国专家已经走了,几个员工在这儿笑,这个外国人命真值钱,想象不到,照他这样干活我们就别干了,我说什么意思?两米多高,驾着梯子,安全鞋穿好,驾好梯子,左看,右看,保证稳定,不滑动,从口袋掏出一个仪器确保水平,才上去。我们嘲笑这个外国人命值钱,我说不要嘲笑,因为他是为了避免万一,所以一万次这么做。而这一万次这么做,已经形成了习惯,他那种习惯是练习的,为什么?企业这么要求,企业为什么这么要求?我们说一个被动的,法律这样要求的。如果我们发现有员工在工作当中,不按安全操作规程做,而企业没有管,员工可以举报。有专家说和日本人谈判的时候,侥幸违章解决不了,这个日本人很奇怪,他不拿他生命当做事吗?他为什么不珍惜生命?他不当事,他觉得没有危险,不至于一下子死,他不考虑会影响其他人安全吗?我说他没有想这么复杂,于是这个日本人接着说:那么你们为什么不报警?企业的人为什么不报警?当时我哑口无言,我话说不出来,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旁边坐在一起的人说这是法律规定,可以报警,报警以后可以惩罚这个企业,因为企业对于员工违章操作听之任之,不管,或者管理不到位,已经出现了隐患,是需要惩罚的。那么这些侥幸的违章出现,我们在这儿谈的是安全文化,这种安全文化没有形成,所以出现侥幸违章,安全文化当时一定境界,一定层次,像刚才所说爬到2米多高的地方反复检查,才上去,这样才行。所以出现我们觉得可笑的规定,比如说坐在这儿,我看到一些国外规定,做转椅的时候,做转椅之前一定要看在旋转的范围之内是否有物体会撞伤自己?然后才可以坐下。走到这个门,这个门要确认打开方向,然后站的位置确保外面站的人不要撞伤自己,上下楼梯,走楼梯的时候,不允许做其他事情,比如打电话,而且要求尽量走在楼梯栏杆扶手一侧,把手放在栏杆外面。万一失足的时候好拉住他。规定这么细,让人养成习惯,这样的话,在这样一系列规定面前,在一系列约束面前,使他习惯成自然。而不是那些错误的行为习惯成自然。所有这些如果达到这种侥幸违章基本灭绝,我觉得这种安全工作达到这个层次就极不简单了。
我们看看这个,美国杜邦公司企业安全文化。杜邦是做黑火药的,做炸药的。确保安全,那是一定要保证安全,结果他的安全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你看看他的规定:
第一,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帮助别人,不仅仅是自己。
第二,留心他人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第三,共同分享安全知识和经验,你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大家都知道。
第四,关注他人异常变化。再一个企业考察的时候,这个企业里面我讲一个事情,班组工人给我讲的事情,我印象深刻,我们班长真好,我们什么事都知道,比如我们家里有事的时候,班长都知道,有些事就不安排他,情绪不对,关注他人异常变化。
第五,视安全为集体荣誉,杜邦的规定,杜邦安全文化建立,使杜邦安全已经达到一种什么水平?一个老总说:员工到杜邦来工作,比你在家里还要安全十倍。得做到这个程度才可以。杜邦做火药,你这里工作,比你在家里还安全十倍。还有一个指标:如果杜邦这种安全水平达到的是美国的平均安全水平就是我们失败,不允许。甚至我们听着更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管理的办公室要在安全火药车间上层,下面是做这个的,上层是管理人员。放个火药桶上面办公。好象我们煤矿一些规定,煤矿管理者必须跟着下井,管理者必须每个月下井时间超过多长时间。不是说瓦斯不怕吗,不是冒顶不怕吗,你跟着下去工作够一个班,轮流下去。通过这些方法,这有一定强制,约束,也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就形成了文化了。使得大家约定俗成了,大家都用这个方法约束自己行为,这些工作,这些安全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案例:安全意识达到什么水平。熟悉吗?(幻灯片)九江大桥。这是运沙船,这是沉的运沙船,这是被撞断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已经开庭了审理了,结果我们在这儿不做分析。运沙船如何撞上桥墩,九个人失踪,四辆汽车被撞,这些不谈,谈的是运沙船撞了桥墩,然后这个桥面塌下来,这是双向,从这个方向往这个方向走,如果没有人管理,像刚才所说注意别人异常行为,帮助别人不要被事故损害之类的话,这些杜邦提到的要求,这种危险存在后面汽车都可以往里面开,四辆汽车之所以陆续掉下去,其他汽车没有掉下去,这儿有三个农民,这些农民是什么关系?北京话叫担挑(音),姐妹两个的丈夫,这是其中一个人女婿,开车的司机,我们看看这个过程:
两个农民在这儿拦住八辆车,过程很简单,早晨5点,通过了收费站,收费站在这儿;通过收费站上了桥,其中一个农民告诉司机:他们是亲戚,开慢一些,江上面水汽大,雾气大,司机记得很清楚,迅速从60迈转到30迈,开的期间,由于减速了,后面连续两辆车超过他,这是这四辆车之三,由于雾很大,他看见旁边车超过,他只能看见尾灯,突然看见前面尾灯没有了,第二个又没有了,赶紧急刹车,下车一看离断桥地方6米,我们算一下,每小时30公里,6米一秒钟,就这一下,如果他不是每小时30公里,是60公里,他是下去了,一发现这样,这两个农民立刻就站在这儿拦车,我们说极不简单,可以用伟大这个词,夜里面,早上5点,司机疲劳的时候,打磕睡司机很大,又雾大,站在这儿很危险,非常危险,两个人站这儿,连续拦住八辆车,没有车过来,赶紧掉头回去,告诉收费人员前面桥塌了,收费员没有明白,赶紧交费,桥塌了,赶紧报警,他们自己的电话没有电,三个人一部手机,卖破烂的,一部手机,当时收费员吓得到手哆嗦。我的意思就是这三个农民车开出去了,又卖垃圾去了。结果开了一段时间,开不动,害怕,坐在路边过了一个小时才缓过来劲。我们想强调什么呢?这几位农民安全意识,你看这几个环节:
第一,上桥了,雾大,开慢一点。开慢一点由于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雾大嘛,我开慢以后,我有保障,安全了。而且我避免了追尾,我不伤害别人。所以速度很快降下来。一看有前面车没有了,往前面一看,桥塌了,想到帮助别人不被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农民已经达到第四个境界,帮助别人不被伤害。这就叫安全意识。这种安全意识形成是非常朴素的。就是要做到几个不伤害,这几个不伤害要做到了,这就是安全意识到位了。所以我们说这个非常重要。这是其中一个,这个叫谢红运(音),事情出现三四天之后,报纸披露出来有这么一件事,前面光说撞事情,有两个农民在这儿拦车了,说闲话才说出来。农民出去聊天的时候,说撞桥那天我爹就在里面,差一点掉下去,幸亏开得慢,他们还拦了车,要不然他们也掉下去了。发行员说这是新闻点,赶紧详细问,到报社一说,报社敏感找到他们,赶紧采访,采访以后把老人领到桥上,这是被拦住其中一个司机,核实,他说这个司机我认识,当时我拦了他,他下车了,有些司机说打劫吗?这是三个人,两个老头,一个司机,女婿。到九江大桥一看,不是正式庆功会,大家在故障,这是安全意识。这种安全意识挽救了八辆车,不知道多少人生命呀。
前面我们都说的是安全文化发展,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被动约束主动管理,全员自律呀,现在我们谈如果安全文化做得不够,安全第一做得不够,你的安全文化还会向反方向退化。建设得好可以发展,建设差要退化。退化有什么标志?征兆?
第一个阶段,我们叫做自我满足阶段,觉得我们安全文化不错了,还可以呀,满足于企业过去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成绩,认识不到位认识不足。在这期间会发生一些轻微事故,结果把这些事故当做偶然,我们防微杜渐,就是预防一些微笑的事情,杜绝一些渐进的危险问题的发生,叫“防微杜渐”根本没有这些意识,所以改善措施迟缓。
第二潜在风险存在。由于微小事故不重视,没有防微杜渐,一些重大事故开始出现,但是管理者不把这些重大事故联系起来看,不是系统地分析,认为是偶然现象,个别的现象,那么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吧,不从深发掘,不从文化角度做根本分析。
第三,退化到第三阶段“组织事故阶段”,什么意思?作为这个企业,作为整个组织,事故已经不多了,陆续地发生,这个企业曾经在半年基本达到组织事故阶段,三天两头严重事故出现,每个星期都有事故,稍微严重一点,但是每个月都有事故。每个季度都有大事故,最大事故出现是一个人重伤,三个人轻伤,严重烫伤,高温蒸汽,最后这个人达到重伤,皮肉往下掉,这是组织事故阶段,连续不断地发生,很普遍、细微地事故,这个时候领导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掩盖事故,把安全事故寄托在不出问题身上,自己控制不严格。这就是退化。
说到安全文化退化,我们看看卫星地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这是核电站,(幻灯片)在这个位置,我们注意到,旁边这个就是人口密集区,为什么出现那么大事情?为什么核放射、核污染引起那么大范围的影响?在人口稠密地区建设核电站。我国核电站有秦山、大亚湾离人口密集区很远,隔一个山梁,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有很大影响。我们说解决问题时候,其中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咱们说到事故多米诺骨牌效应,每一个阶段都要注意,第一是管理骨牌,第二是隐患,安全行为不对,安全物的原因、设备出现隐患等等。第三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不安全状况两者同时出现,车况不好,操作人失误,同时出现事故发生。然后事故出现了,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避免事故的扩延,出现伤不要死,出现死要尽可能死得少。我国交通事故死伤比例比国外发达国家大,我看了这个数字,国外最高的是我们五分之一,最低的是我想不起来是哪个国家,最低的是我们20分之一,死伤,就是说一旦出现事故要避免死亡,我们一旦出现了死和伤,这个比例太高了。要尽可能减少这种更大的事故、危险、危害的出现,这种情况就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看看,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刚才谈到第一个原因,政府为了降低核电成本,在人口密集地区建立核电站,因为这儿运行成本低,离经济比较集中地区近,我们想问:是利润第一还是安全第一?
第二,掩盖非常事务。刚才我们提到,安全文化退化第三个阶段,出现重大事故是掩盖,是闻过是非,是尽可能不让外界知道。切尔诺贝利当时苏联政府努力把它掩盖住。结果使外界测出来核粉尘,已经油污染的粉尘了。所以才发现有的地方出现了这种问题,最后不得已才承认,你是面子第一还是安全第一?表面的这种政绩第一还是安全第一?
第三,核能领域学术垄断,不让别人了解,核电站做的什么事情?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损失扩大?是本位第一,还是安全第一,什么第一的问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价值观问题。价值观问题说到底还是安全理念问题。所以这三个问题都暴露一个问题:就是安全第一。
公众对核电站安全认识不高,工作人员技能太低,操作失误,最后分析不是一个两个失误,而是一连串失误,这是最后问题的出现,不是一个失误,两个失误,这是原话,最后报告里面的原话,而是一连串失误,为什么?不会,操作不当,那么这反应了什么?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安全知识不足和安全能力不足。你没有这种技能。第三,忽视劳动法和安全规章,有法,有规章制度,工作粗枝大叶,酗酒成风,有企业安全生产规章,有企业运行规矩,都不执行,这是安全约束的问题,约束不足。理念不足,知识和能力不足,约束不足,集中起来,最后导致安全文化不足。那么我们分别看看:
理念薄弱我们就切尔诺贝利推演一下,看看理念不足有什么表现?安全理念不足,由于理念不足,所以缺乏系统解决安全缺陷的措施。安全第一呀,这种理念不足就没有安全措施,理念不足,所以导致对事故征兆反应滞后,比如四号反应堆已经有征兆,只是没有管,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维修、安装也好,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当时政府把它作为一个五一献礼,所以在其中有一些工作粗制滥造就出现了问题,某些因素掩盖了生产当中一些不足,维护状况跟踪检查不够,安全不第一了,那么能运行就运行,病态运行,带病运行,不出故障才怪呢,不出事故才怪呢。过于关于企业经济效益,为了挣钱。过于关注企业技术原因,一旦出现问题从技术找原因,技术找原因是正确的,但是不要仅仅过于关注技术原因,不从管理、人员、安全理念上找原因,敏锐地捕捉不良征兆的灵敏行不够,像刚才所说农民,一上桥就发现雾大,开慢一点;一看前面没有灯,就下来拦车,因为前面已经有两个车已经进去,这种敏感性理念决定安全这一弦没有绷紧。
知识和技能缺乏,所以导致没有事故综合系统分析和教训提炼。这儿我们特别强调综合系统,综合性、系统性对它进行分析,那些教训我们也是综合性系统性地提炼,都没有做到。
安全培训投入不足,刚才已经说到,国外许多测量安全文化说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你的教育投入如何,学习如何?反事故演习走过程,反事故演习很重要,没有做到人事相一,这是安全职业试运行。反事故演习我看到一个企业资料,我觉得他的做法很有意思,这是铁路上的,其中有一个路局发现,只要是铁路系统出现事故,有了事故报告以后,就马上了解这个事故的原因、来龙去脉,然后自己这个单位组织人演习,什么演习?扮演不同角色,这个操作第一步这个人是怎么操作,第二个那个人如何操作,他是怎么操作,这些人如何操作,到那个环节这个操作最后出现问题,回头再分析,在哪个环节我们做好了这个事故就不发生了,我就想起下围棋里面有一个幅盘,整个下完了,回来两个人再摆子,哪个走了败招,最后垮了,这个很好。这是反事故演习,没有做到人物相一,人和物一定要相一,相应人干相应事,不掌握事故科学规律,有一系列科学分析,有一系列安全科学理论和措施,不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凭经验的方法,拍脑袋凭经验解决问题。
案例:这是哪方面不足呢?施工工地,水塔,刷涂料的,卷扬机带着吊兰从上往下刷,五个人,半桶漆,刷到一半,有两个临时工抽烟,能抽烟吗?20斤漆,还有半洞细料(音),抽烟将未燃进烟丢在漆内,其中丢的这个人捱着吊兰,然放下来的时候,这个人已经被烧死,别人的人受伤了,什么不足?安全理念,安全职能,安全约束,三条都没有,没有绷紧安全这根线,不懂得火柴杆不能丢进油漆桶。现在劳动系列规定必须持证上岗,为什么?持证的时候,就是先经过一系列培训学习,油漆工是特殊工种,这种工种必须学习训练才能上岗,结果根本不是。其中有一个电工,从来许多干过,这几个人上去干,安全约束不够,制度肯定有,这些制度没有形成约束,最后出现事故。
第三,约束不足缺乏小事故爆发,一旦出现要爆发。缺乏自我检查过程。整理整顿水平偏低,没有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这种氛围需要自我约束,这种氛围是对人自我约束,这种约束有形约束不足,无形约束不足,奖惩忽轻忽重,政策不统一,不一视同仁,不始终如一。我们政策是必须统一的,我们奖励、惩罚,奖惩很必要,但是如果不统一,就失去了作用。我们看看这个事故,是什么不足造成的?发生在石家庄一名男子无照驾驶汽车,撞倒多名路边市民和商贩,被大树拦住,造成2死9伤,这就是那辆车,什么不足?约束不足。无照能驾车吗?照是什么?驾驶执照是干什么的?它的你的一个操作证,是允许你做这个行为的通行证,三条不足,实际上在这个司机身上显示出来。制度是干什么的?我们说文化,一谈到文化有的人就谈到,有文化就不要制度,不对,我们前面提到文化管理三个层次:
第一,人治。
第二,法治,法律治疗。
第三,文治,文化管理。
以人管理,以制度管理,和以文化来管理,不管发展到那个阶段,前面阶段工作必须做,即使到安全文化管理阶段,大家记住,我一开始说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我们谈到五个因素,安全文化我们强调了是排第一位,但是不能取代其他,所有的这些管理方式都要运用起来。安全文化管理的时候,安全制度当然要起重要作用,通过人管理安全,当然要起重要作用,这几者是密切相关。提到约束就谈到制度,什么是制度?一位制度管理专家这样给制度下定义:制度是一个社会行为的规则。要求更规范,要求决定人们的互相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这就是制度。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制度最早是在周易里面提到的制度,叫“制之以度”,就是限制在一定度,限制在一定程度内,当时说的是由于在远古时期,周代吧,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比较缺乏,所以要求人们限制在一定度,吃粮食、用干净东西限制在一定度上,就是制之以度,限制在一定度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要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方便一些,但是必须要有度。决定人们之间互相关系必须有制约,没有制约不行。没有制约咱们还说交通,因为大家都在走路,都在坐车,最容易说明安全。最简单的为什么车要靠右行使?左边没有车为什么不让人过去?如果中间是实线,如果是虚线可以借道过去,如果对方有车必须让它,为什么?这是一种互相关系,为了使社会能够有序运行,所以我们要规定一些制度,要限制一定程度,限制什么程度?就是你想走得更快的程度,我想走得更快,但是要在一定程度范围之内,得有约束。这种制度是我们必须要有的。我们还经常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制度是为不自觉的人设立的。其实这个说得有点极端,制度实际上针对所有人,有的人自觉,他是因为已经理解了制度了,已经懂得制度了,那么我就履行,这是自觉的人。但是也是在先学习制度,后执行制度。先建立起来制度,他学习了、理解了,按照执行,但是一部分是不按制度执行的。
这个制度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制度是为了使那些不按规矩行使的人给他带来不愉快。为了给那些不按规矩行使的人,给他带来不愉快。这就是制度。我们对于以人为本的理解,在某些方面有偏差,以人为本是靠人来做工作,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做工作,不合理需要不能满足,不能简单地理解,我们以人为本,执行、遵守制度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使这个社会有序运行。能够做到这点,才可以。所以我们强调没有规矩没有方圆,我们古人这个词造得很有意思,规矩,规就是圆规,矩就是直尺。我在这儿强调,我们讲安全文化我们绝对不能和安全制度对立起来,安全制度,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文化里面可以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可以这么分类。所以我们说安全制度本身体现了一种文化,我们规定了一种制度,实际上就体现了一种文化,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开车,汽车驾驶,无责也要赔偿,很少有国家这么做,我们这么做,什么原因?有一个相对比较特殊原因,我们不懂交通规则的人太多了。农民的国家,我们的汽车驾驶员构成和国外汽车驾驶员构成有太大区别,所以在一定阶段实行这个办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但是永远这么施行下去显然不妥当。
制定一定的规矩,这种制度我们刚才说无责赔偿这种是现在文化,达到一定程度有新的制度产生。安全文化是安全制度的内化,这是刚才我们所说的那句话:制度是给不自觉的人制定的,自觉的人制度不限制他,不会给他带来麻烦,为什么?他已经内化成为这些人的文化。他觉得很正常。我应该按照这个行事,而行事以后可能给他带来的是愉快,而不是事故。这是制度和文化的关系。
安全文化是可以测量的,可以评价的。我们谈到这么多,安全文化我们总觉得有点虚无缥缈的,觉得看不见,摸不到,我们不知道如何实施,所以把安全文化建设觉得是组织点宣传标语,组织点口号,然后安排一些服装,搞一些文艺演出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远远不够,安全文化有多方面表现,要想把安全文化建设起来,首先我们要把它能够测量出来,我们安全文化到底到什么程度了?能否测量?文化是可以测量的。就在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同一篇报告里面,谈到安全文化报告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前面提出安全文化定义的时候,有一段话,安全文化是单位和个人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提倡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安全不可替代,是排在第一位。统一篇文章里面这么说,他说安全文化无形的特性自然地可以导出有形表现,这些表现可以成为衡量安全文化作用指标。可以成为一种指标,就是无形的东西可以测量。当然另外一些专家也谈到这些观点了。
有一句话我要强调,惠特曼的话,凡是变动的东西都需要测量。为什么?你不测量你就把握不出来变动趋势,就不知道安全文化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往坏的方向滑坡?所以要测量,如何测量?通用的安全文化测量评价系统,大家基本上都在使用。专家系统,有一个评价细则库,不同的公司,不同企业,不同学校用这套方法不一样,有评价的库,有改进库,有一个智能数据库,旁边还有一个系统管理,人机界面。测量以后有一个评价依据,最后有一个改进措施建议,这就是一个评价系统要求发挥得作用,评价之后不能说评价了就算了,最后必须有措施建议。
评价什么呢?测量什么呢?指向哪里呢?这里面我们说到两个:
一是刚才所说的国际原子能组织说的责任、归属。决策者管理者员工责任分别是什么?训练,安全绩效、安全重视程度,工作负荷,管理者态度,个人态度,工作的事务进度。英国核能安全委员会谈到:管理承诺也是一种责任了,管理的形式、管理的透明度沟通,前面说了几次沟通,生产压力训练又说到训练,工作场地满意度等等。这些都谈到了安全文化测量指向。
英国有一位专家在谈到安全文化评价的时候,彼得森谈到安全文化评价时说到一系列指标,我摘出几个,我觉得对我们可能也有一个启发:
1、你是怎样做决定的?你这个组织是否在你的雇员和安全上花费有效的资金了?
2、你是怎样评价你的员工,就是你企业评价员工的标准是什么?安全的评价是不是和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你评价员工是评价安全还是经济?还是两者结合?哪些是硬性评价要求?那些硬性评价要求,我们一说评价指标都是经济指标,前一天我看报纸披露:有一个小公共撞死一个骑自行车夫妇,和大公共抢,结果发生刮蹭,和小轿车刮蹭,失控把一个骑自行车妇女压下去,拖很远,最后脑袋一半没有了。为什么?经济指标是唯一指标,就看能挣多少钱,安全都没有了,是否动生产力奖励远远占主导?在安全方面表现是管理被管理者做到没有?还有很多,不详细展开。
团队这是前面我们谈到安全文化的一个特色之一。团队建立起来没有?因为你只有团队建立起来了,你才会对你这个团队里面其他成员,安全理念、安全行为,一些不安全做法才会关注,才会把企业整个团队安全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才会给予关注。仅仅这四个方面就说明我们都是应该测量的。我这儿拿出一个安全文化测量评价架构,大家看看。我只是告诉大家这种评价反应什么?我这儿有三个大项六个纬度,17个因素,三个大项红字是一个大项,绿字一个大项,粉字一个大项目,安全理念、安全职能、安全知识,安全理念测量两个,一是安全认知,一是安全氛围,分别由自己的内容因素。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构成安全职能,安全承诺安全规章构成安全约束。每一个分别达到什么水平,这是一个雷达图,这条线得到多少分?说明你这个在什么位置,这里面大家注意,这儿有三个层次,中间浅灰色是安全文化第一个层次(幻灯片),被动执行阶段,被动约束阶段,浅蓝色这圈是主动管理阶段,是第二个层次。粉红色这个阶段是全员自律阶段,分成三个层次。对不同人进行不同测量,最后得到的值标在这条轴线上,得到了若干个点,哪些人,领导层绿色,管理层棕色,员工层黑色,分别划出来,把这些点连成线,分别得到这些值,红的线,棕色的线,和黑色的线,表示了什么?分别在什么样的层次上,安全认知,领导层在什么层次,管理层在什么层次,员工层在什么层次上,分别得到。然后综合得到这么一个图。什么图?刚才这个案例是我们对一个企业评价得到的值,综合起来得到什么?得到三个彩色的立柱。这三个图纵向的是安全文化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看看综合达到什么层次,三个彩色的是项目,分别是安全理念达到什么层次,安全约束达到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